前陣子,MOD紀錄片放映一系列世界美食搜查,麵食那集介紹西西里島人以壓模製麵條的畫面,我被震撼了!那不是和中國北方人用餄餎壓出蕎麥麵的方式如出一轍,差別是北方壓下的蕎麥麵條,直接掉入沸水中,煮熟撈起即食用。義大利則是麵條曬乾後,可以貯存及銷往各地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家中用了15年的伊萊克斯小烤箱,是瑞典製的小家電。當初在大統百貨和平店的百靈專櫃看到它,我立即被它白色正方形的簡潔外貎吸引,打開玻璃門,箱內上下各兩支安全防護石英管,感覺很讚!有溫度標示,從90度到220度;最長可烤半小時;箱底有活動的集屑盤;外抽分離式烤盤、烤網;正方形的烤盤能同時放四片吐司;還送一片可烤肉的石板(我一直未用過)。

新烤箱外貎.jpg 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打開古狗的乳香樹網頁,「索馬利蘭原始乳香林即將消失」;「全球瘋精油,乳香林恐消失!」這些標題看得我觸目心驚!在那之前我對全球有那幾個國家生產乳香樹脂?乳香樹的種類有多少?全都一無所知。在電腦前啃了幾十天的相關資訊,總算對乳香樹的品種、分布地區以及現況有些認識,才發現乳香樹脂的產量仍不少。只是近年來乳香精油受歡迎,導致乳香樹脂價格暴漲,戰亂地區的乳香樹,成為最大的受害者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我拿著遙控器,選有興趣的電視節目觀看,轉了幾台後,畫面出現全身黑衣,蒙著黑紗,只露出眼睛的女子,想來是信仰極虔誠的穆斯林世界。到底介紹什麼?於是不再轉台,看這個旅遊節目的場景在那?原來是阿曼的首府阿胡辛市場。這是座洋溢阿拉伯風情的傳統市集,一間間的店面,堆積各種香料,但以乳香為大宗,生意都靠蒙面  的婦女主持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劉枋在《夜雨剪春韮》文中描繪春韮的長相及滋味,她說:「大陸上,尤其是北方,春韮和普通韮菜不同之處可大了。先說色澤,普通韮菜除了極短的近根處略白之外,全葉都是老綠,看來絕無鮮嫰之感;而春韮在白根之上,嫰黃、淺碧、淺紫、赤紅色交雜。在北平把春韮俗稱『野雞脖』,就是說它色彩和山雉脖頸的羽毛一樣的美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劉枋在《鮑魚與香椿》文中談到香椿的吃法,她說:「香椿沒法做可入酒席的大菜,只能和豆腐系列的東西在一塊才好吃……今天我們吃的是真正的香椿芽,是我早晨從朋友家樹上採來的,所以特別好吃。如果菜市場賣的那種橡皮圈紮成一束束的葉子,叫香椿葉,就不這麼可口了!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你認識蒜苔嗎?蒜苔和韮菜花都是花莖(包含花苞),前者來自蒜頭,後者是韮菜;蒜苔比韮菜花粗一號,也長很多。兩者切段後,目測無法分辨,只有靠深呼吸,或送入口中,才能確認吃的是蒜苔或韮菜花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讀了《豆中雙鮮》這篇短文,我才知道半世紀前,嫰豌豆和嫰蠶豆,是那麼受大眾歡迎。可嘆的是:如今這兩種冬末春初才露臉的嫰豆,除非有管道,否則根本找不到!自然也無處買!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《吃的藝術》和《吃的藝術續集》是已故作家劉枋的大作,這是兩本有年代的老書,前書於6412月初版;續集在759月初版。《吃的藝術》收錄的文章,來自她在《中華婦女月刊─灶前閒話》及《新生報─家庭生活版》的專欄。續集的文章則是《消費時代─家鄉味》和《美食家─吃的藝術》專欄。她關於「食物」的書寫內容,從民國初年談到抗戰勝利,以大陸北方,特別是北平、天津的餐飲為主;民國38年來台後的書寫內容,則為台灣窮苦歲月的飲食,留下珍貴的記錄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十多年前,我在書店發現《記憶的廚房》。原以為它的主題和廚房有關?不然就是老阿嬤的生命故事?沒想到再看黑字小標,「蘆荻社大美芳食譜」出現,它是食譜嗎?雖然封面、封底有廿多張麵食和佳餚圖片,書的內容卻以文字為主,圖片少不說,多數還很小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說它是「食譜」,做佳餚的比例不多,反倒是與食物有關的故事是主軸,也就是美芳在自序中強調:「用佳餚與大家分享生命經驗;將生命的記憶寄寓於佳餚中」。本書分四大章,即麵食入門;電鍋菜;簡單好做宴席菜;私房菜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