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古狗的乳香樹網頁,「索馬利蘭原始乳香林即將消失」;「全球瘋精油,乳香林恐消失!」這些標題看得我觸目心驚!在那之前我對全球有那幾個國家生產乳香樹脂?乳香樹的種類有多少?全都一無所知。在電腦前啃了幾十天的相關資訊,總算對乳香樹的品種、分布地區以及現況有些認識,才發現乳香樹脂的產量仍不少。只是近年來乳香精油受歡迎,導致乳香樹脂價格暴漲,戰亂地區的乳香樹,成為最大的受害者。
乳香樹脂的香氣屬於濃韻的木質氣息,高級乳香帶有柑橘、檸檬清香。乳香樹脂的價值取決於其顏色、結塊大小和含油量而定。影響乳香樹脂顏色的因素有雨量的多寡;採收期間風沙吹襲的程度……同一棵乳香樹在不同年份,產出不同等級的乳香樹脂。
乳香樹從古到今,堅守傳統地盤,我們只能在印度洋西部群島,非洲之角以東的印度、阿曼、葉門、厄立垂亞、衣索匹亞、索馬利亞、蘇丹,看到它們的身影。以上區域的乳香樹,都屬橄欖科,成員有多少?一說是22種;另一說是18種;據說阿曼有26種乳香木。可是我找來找去只找到9種乳香樹的名字,想來其他乳香樹的族群少,不值得介紹吧!
乳香樹中名聲最響亮,歷史最久的是阿拉伯乳香樹(Boswella sacra),也叫神聖乳香樹,古埃及稱「上帝之汗」,產地在阿曼、葉門、南部阿拉伯區。它的樹葉細小多皺;樹身矮小多刺;枝椏恣意扭曲,遠看像一叢叢不起眼的枯枝。神聖乳香的樹脂分四級,頂級綠乳香(又稱皇家綠乳香)的香味精緻,帶有複雜的柑橘、松樹、蜂蜜和按樹的香味,是乳香中品質最好,價格也最昂貴,其次為白乳香。它的香氣厚重,偏木質。
卡氏乳香樹(Boswella carteri)也叫索馬利亞乳香樹。生長在蘇丹、衣索匹亞、索馬利亞,它適合沙質土壤,是矮小灌木,樹幹粗壯,春夏採收樹脂,春季為盛產期。樹脂感比較明顯,令人沈穩安靜。
波葉乳香樹(Boswella frereana)或稱費利娜乳香,生長於索馬利亞、阿曼、葉門。此樹的特徵是小葉邊緣呈波浪狀,能在乾燥多岩石的土地茁壯成長,樹脂呈淚珠狀,是生產乳香的主要樹種。
紙皮乳香樹(Boswella papyrifera)它的樹脂一般人叫蘇丹乳香,也有人稱黑乳香。生長在衣索匹亞、厄立垂亞、蘇丹,全球有2/3的乳香來自此樹種。乳香具有清新的檸檬香、松香。
印度乳香樹(Boswella serrata)生長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區,有齒葉乳香樹和卵葉乳香樹。是乳香樹中的巨人,樹高5~15公尺,羽狀複葉,小葉呈鋸齒緣,開白色花朵。它的乳香樹脂色澤暗深,行家視為次級品,但印度阿育吠陀醫學認為:印度乳香樹脂對關節骨骼,通筋骨效果極佳。
翼葉乳香樹(Boswella socotrano)生長於索科特拉島,葉軸具有,長相和其他乳香樹不同,很容易辨識。
長葉乳香樹(Boswella elongata)原產索科特拉島。
須多乳香樹(Boswella dioscoridis)原產索科特拉島。
野乳香樹(Boswella neglecta)又叫尼哥乳香樹,原產地在非洲東部和東南部、坦桑尼亞及肯亞一帶的熱帶林區。耐旱的野生尼哥乳香木,可長到5~6米高,它的乳香樹脂呈深色,質地堅如岩石。
橄欖木屬的乳香木我還找到球果乳香樹、矮乳香樹、黧灰乳香樹,但沒有資料可查。
希俄斯變種乳香木:在希臘希俄斯島的希俄斯乳香樹(Mastic)也叫洋乳香,它是乳香樹中的異類,不是
橄欖木,而是漆樹科黃連木屬(芒果、開心果、腰果都是漆樹科)。它是一個珍稀的變種,分泌一種具有獨特香味的乳香,像一滴滴晶瑩剔透的眼淚,被譽為「希俄斯之淚」。它的樹脂產量極低,品質極高,價格自然昂貴。
乳香之國─阿曼
世人公認最好的乳香樹(Boswellia Sacra)是產自阿曼佐法爾省北端的內格爾高原。該區種植乳香樹的歷史有7000年之久,自古以來享有「乳香之國」的美譽。阿曼乳香樹大部份為野生,散布在大原野,由區域內各部落所有,禁止外來人盜採。如今阿曼政府將乳香森林做為國家遺產保護和保存。
乳香樹喜愛山地的粗糙石灰土壤,阿曼人依據氣候,精準的把握最佳的收穫時節,使乳香樹幹分泌最大量的樹脂。每年四月開始,居民在樹皮開小口,使樹皮滲出一層白色乳狀汁液,像蠟燭的蠟滴落在樹幹上,樹汁靜置十天後凝固成膠狀。刮掉「淚珠」之後,居民再切開同樣地點,多次重覆這個過程,直到秋季。
佐法爾一棵成熟的乳香樹,一年可分泌10~20公斤樹脂,該區一年約可產出7000噸乳香樹脂。每棵樹採收五年,休息五年。4000年來,阿曼的經濟支柱為乳香樹脂,1939年以前,乳香的產值佔阿曼經濟75%,如今石油和天然氣為該國主要收入,人民富足後,本地產的乳香很少出口,在阿曼買到的乳香多是卡氏乳香樹脂。
乳香對阿曼人來說,就像天天不可或缺的日用品,他們不時拿幾粒白色乳香投入爐中,一絲絲香氣冉冉上升,將衣物熏得香氣襲人;再不然將乳香粒泡水飲用;或當成口香糖,直接咀嚼食用。
希俄斯島的乳香傳奇
希俄斯島民種植、採集、出售乳香有5000年歷史。希俄斯島的長者,每年都會將乳香樹的種植、切取、採收乳香樹脂的技術傳給下一代。2014年希臘希俄斯島種植和培育乳香樹的傳統農法,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希俄斯乳香樹不是野生樹木,而是靠人工種植。不少人想法將它移植外地,卻都以失敗收場;儘管有高手在異地將希俄斯乳香樹栽培成功,樹幹卻不流一滴乳香(橘化為枳),失去利用價值!希俄斯乳香樹種下5~6年,才開始分泌乳香樹脂,但量極少;種了15年,才能分泌幾百克樹脂;乳香樹40歲才算成熟,產量才穩定。
乳香樹的種植是世代相傳,男人負責天然施肥和修剪樹枝,使乳香樹生意盎然。婦女則清掃和整平乳香樹幹周圍的地面,讓滴到地面的樹脂不致污染。每年6月中旬,每隔4~ 5天,栽種者使用鐵具,在樹枝上切出5~10個開口,膠液流出滴在地上。乳香樹脂凝固成型後,婦女將大顆、小顆的「淚水」,分類清洗後,晾乾,裝入不同的木箱,再放在陰涼場所,等待乳香樹脂協會來收購。
1938年,該島南部24個村莊,組織乳香樹脂協會,會員有5000人,生產的乳香樹脂交給協會。該島乳香年產量80~120噸,收成特別好的年頭,可達160噸。希俄斯乳香樹脂70%出口到阿拉伯國家和美國;30%留在希臘。由於希俄斯乳香樹脂的昂貴,加上有合作社的保護,想來島民的物質生活不錯!
乳香木的滅絕危機
我開始看乳香樹資訊時,以為「索馬利蘭」是對岸的譯名,後來才發現它原隸屬索馬利亞,於1991年宣布獨立,迄今未獲任何國家承認。索馬利蘭是世界上最窮困的國家之一,全年酷熱,寸草不生。乳香樹脂是當地最重要的農產品,也是唯一的收入來源。
我在網路上尋尋覓覓幾十天,終於想通:不管「全球最後的野生乳香林即將滅絕」、「索馬利蘭原始乳香林即將消失」或「全球瘋精油,乳香林恐消失!」等新聞,說的地方都是「索馬利蘭」這個國家。我把所有媒體新聞反覆閱讀,發現來源為2016年聖誕節前,美聯社報導「位於東非索馬利蘭,海拔2400公尺的馬多山上,全球最後一片原始乳香林瀕臨滅絕!」的特稿。台灣所有媒體關於乳香林的報導,都以該文為範本,摘取最聳人聽聞的片段。
我開始注意另一則訊息「讓上帝的眼淚化為喜悅『互相效力合作計畫』挽救地球最後一片原始乳香林」,這篇發表於2018年12月7日的文章,卻是精油公司的廣告文,不是報導文章。這篇文宣還附有紀錄片,原來精油公司對索馬利蘭百姓採收乳香樹脂,卻被中間商層層剝削,以致全民貧窮的困境找出解方。精油公司本著公平交易的精神,以合理價收購樹脂。其次成立合作社,雇用婦女工作,為兒童成立學校,教導民眾愛惜乳香木及正確切割樹幹。民眾的收入增加,不再為生活擔心,子女能接受教育……最令人驚奇的是:原本黃沙遍野,竟然綠樹成蔭!
我對精油公司的用心與做法敬佩,只是有個疑問,該公司不到兩年就讓索馬利蘭天翻地覆的大改變,感覺像變魔術。我猜該公司在索馬利蘭的公益服務,至少做了七八年,有初步成效後,在聖誕節前,以三博士送小耶穌的黃金、乳香、沒藥的應時題材給美聯社,自然成為普世注目的焦點。當全球被乳香原始林瀕臨滅絕的慘況著急後,他們再把挽救的辦法及實行的成果,以精油公司的文宣問世。想來該公司帶風向的技巧高招!這是我從網路文章得到的結論,也只是猜測!
國家地理雜誌於2019年12月24日發表:「為提煉精油,聖經故事裡的乳香樹正被大肆採割……」深入報導乳香樹在衣索匹亞、厄立垂亞、蘇丹等國,因長年戰亂,民不聊生。農民為生存,一年到頭不停採收,一棵樹被割上百刀,乳香木無法出乳。如此殺雞取卵的濫採下,乳香木因而傷重枯萎,甚至死亡,這才是乳香木瀕臨滅絕的地區。
也是寫此文,我才曉得荷蘭的「三博士薰香公司」(Three. Kings Incense)專門供應薰香,給世界各地的天主教會在彌撒或禮儀中使用。
註:網路上的乳香木相片極多,請上網查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