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以為納豆是日本特產,但在四川人眼中,納豆是豆豉的半成品,想當然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。所以對四川人來說,納豆是最容易入口的日本食物。
- Mar 07 Mon 2016 19:29
我再也不花錢買納豆
- Feb 20 Sat 2016 14:20
阿惠做椰子絲的過程記錄
前陣子,在家協的編輯會議中,阿貞拿了幾包椰子絲,請大家品嚐。我拿一條椰子絲,椰肉清香撲鼻,椰絲入口後,QQ的口感,真是美味可口。當我知道這幾包椰子絲,製作人是家住前鎮的越南姐妹阿惠,於是請阿貞帶我去看她的製作過程?
- Feb 12 Fri 2016 20:57
在茄萣市場看見鮮烏魚卵
二十多年前,我為了報導烏魚子,訪問世居中洲,且從事漁產生意的友人。當時他說早年旗津是捕烏魚重地,冬至前後家庭主婦到市場買烏魚卵,經過醃壓等工序後,在屋前曝曬。我立即想到眷村過年前,家家曬香腸、臘肉的鏡頭。
- Jan 16 Sat 2016 09:45
試做葛鬰金粉
去年十二月初,參加里港人阿蘭召集的梨山、福壽山賞楓行。在遊覽車內共處三天,原來陌生的臉孔也變成熟人。在最後一里路時,有人聊起蕃薯粉,在我們前兩排的玉惠阿嬤說她會做蕃薯粉、太白粉,而且每年都會做一些。
- Jan 02 Sat 2016 17:55
終於認識四川豆豉家族
記得小時候冬天,媽媽總要做豆豉。她先將黃豆泡一晚,然後煮很久,煮到豆子很軟。趁熱將熟豆倒入麵粉袋中,然後以稻草包裹,幾天後打開布袋,首先入鼻的是一股臭氣(就是很多人害怕的納豆氣息),再看豆子被一縷縷白絲包住(即牽絲)。
此時已發酵成功的黃豆,日本人稱納豆,就是可吃的食品。在我家或眷村人眼中,還需再加工才能食用。媽媽在納豆裡加入鹽、花椒粉、辣椒粉、薑末、熟黃豆粉,之後再用力拌勻,然後捏成棒球般大小。在陽光下曝曬幾天,乾燥後的豆豉球可以放很久,是很好的配飯小菜。
- Dec 17 Thu 2015 10:23
鬰金與薑黃之惑
半世紀前,印尼華僑友人返鄉回台後,煮了一鍋印尼風味的咖哩雞和我們分享。她是用咖哩粉和椰漿調味,那香味一直留在腦海。當年台灣要買到好的咖哩粉,是很不容易的事。
過了不知多少年,日本咖哩塊在百貨公司、超市出現,想吃咖哩雞、咖哩牛肉變成非常方便的事,滋味亦佳,不知不覺我忘了尋找好咖哩粉的心願。
當我認識馬來西亞籍的愛玲後,和她談論咖哩美食,我才曉得咖哩粉是幾種香料的綜合,其中以薑黃粉最重要。而印度是全球薑黃產量最多的地方,東南亞各國也盛產薑黃。
- Nov 29 Sun 2015 22:02
淺談油茶樹的品種與花果
我去部落的淺山坡採苦茶果後,再閱讀有關苦茶果品種的資料,有種豁然開朗的感受。我又發現在電腦輸入「苦茶樹」,出來的資訊多是苦茶油的優點;或廠商的文宣。
想了解苦茶樹的生態,「油茶樹」才是關鍵詞,然後就能看到苦茶樹的學名、歷史、生長地方、品種……台灣農業改良所的研究論文,也都以「油茶樹」為名,看來這是學術界認可的名字。
- Nov 19 Thu 2015 10:36
苦茶油的誕生
我到崁頂部落的淺山採苦茶果,總算完成摸到苦茶樹,看到美麗苦茶花(我覺得叫山茶花更有詩意)的心願。我接著想:再親眼目睹苦茶籽榨油的過程,對苦茶油的相關知識,可告一段落!
於是打電話請好友代問瑞成油廠,何時榨苦茶油?我們想去參觀。那幾天,油廠計劃黃昏開始榨油,擔心我們太晚回家,把榨油的工作提前到週六上午開工。
- Nov 03 Tue 2015 22:09
崁頂山上採苦茶果
- Oct 16 Fri 2015 11:10
再訪南華路的印尼食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