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去年十二月初,參加里港人阿蘭召集的梨山、福壽山賞楓行。在遊覽車內共處三天,原來陌生的臉孔也變成熟人。在最後一里路時,有人聊起蕃薯粉,在我們前兩排的玉惠阿嬤說她會做蕃薯粉、太白粉,而且每年都會做一些。

粉薯(葛鬰金).JPG  

  原來農村仍保有傳統的養生觀,那就是夏天中暑,沖一杯蕃薯粉,比吃西藥都有效。又因為自家田裡每年都會種蕃薯,收成後親手做成粉,雖然費事,但是吃得安心。

 

既然有蕃薯粉,為什麼又要種粉薯來做太白粉?原來農民都相信噴完農藥後,以太白粉加黑糖沖水喝,可解農藥的毒。因為粉薯粉有「清熱、利尿、潤腸、健脾消暑健胃、退肝火……可改善肝功能……的功效。」

 

我和月女都是好奇心重的人,一星期後就到阿惠家看她的粉及請教做法。當她拿出珍藏的蕃薯粉、太白粉時,我仔細看兩罐內的粉,都是極細、極白的粉末。這和我在三鳳中街看到的蕃薯粉、太白粉完全不一樣。

 

  中街的蕃薯粉顆粒大、色澤微黃;太白粉卻白又細。我摸了摸兩種粉,感覺不出有何差別!想起越南籍的阿貞曾說過,從小媽媽就教她如何分辨粉薯粉和樹薯粉?她說:粉薯的粉較粗且重;至於樹薯粉,顆粒更粗,也更重。而阿惠自製的兩種粉,感覺都很像,我又陷入迷霧中。

 

  說到做法,兩種粉都一樣,就是先洗乾淨,蕃薯去皮,粉薯不必,再切丁,然後放到果汁機攪碎,越細越好。然後過濾,由於要洗出粉漿,所以用很細的網過濾,然後不停的搓洗,直到水沒有白色。

 

  粉水靜置一段時間後,水與粉分離,將水倒掉,再將粉漿放在鐵盤或容器中曝曬,陽光強烈,只需兩天就大功告成。

 

  阿惠說:「不管紅蕃薯、黃蕃薯、白蕃薯,做粉後都是白色。」想想它們都是澱粉,本質就是白色。

 

  聽起來做粉不難,何不試試看!可是今年蕃薯很貴,拿來做粉太奢侈,我想如果找到粉薯也不錯。那料到聖誕夜到古樓,談起粉薯,主人春美說:「今年有種,我們嫌加工太麻煩,都送養豬廠做飼料!」

1公斤的葛鬰金.JPG  

 

  沒想到春美大妹的田裡,還有一棵粉薯,她挖給我。回家一秤有一公斤多,我照阿惠說的程序去做。我用棉布袋過濾,感覺沒有細目的尼龍袋好用。幸好做的那兩天陽光炙熱,很快的曬乾了。

 

  在曬粉的時候,我先發現粉漿結成片狀,不時將粉塊搓散,當粉塊乾透了,卻變成大大小小的顆粒。我再放進磨粉機內打散,然後以濾網過濾,得到很細很白的太白粉。

 

其實在古樓時,春美大妹送我她去年做的太白粉,她用排灣族傳統的木棒搗碎,因量多極耗體力,所以今年不做。我猜她的濾網不夠細,加上曬乾後沒有再磨碎,所以顆粒極大。我把許家太白粉以湯匙磨碎,過濾,濾出不少粉薯的纖維,經過處理的粉的顆粒仍在,只是非常細小。

享受日光浴的粉漿.JPG  

 

1公斤的粉薯,加工成粉後只剩150克,所以4公斤粉薯可得到1公斤太白粉。而我在恆春市場看到的粉薯零售價,135元,加工成粉後1台斤的成本132元,所以我聽到東部賣1200元算合理價。這也算是參考,因為粉薯品質好,出粉率高,成本自然降;反之,就要多加錢。

 

  全文都只說粉薯、太白粉,標題卻是葛鬰金,其實它是粉薯的另一名字。現在高檔的食品,都標榜以葛鬰金取代太白粉(包括樹薯粉、馬鈴薯粉)。以葛鬰金粉命名,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它究竟是什麼植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