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Apr 26 Tue 2011 09:26
萬金村的故事 (3)/王蜀桂
- Apr 25 Mon 2011 22:46
萬金村的故事(2) /王蜀桂
萬金村特殊的人文景觀
記得我第一次單獨去萬金村,余萬德神父到內埔接我,當車子進村口,立即見到屹立在路旁的聖母塑像,感覺非常親切。這幾年我都是搭客運車到萬金,可能走的路線不同,就不再見到那座保祐全村,充滿洋味的聖母像。
- Apr 20 Wed 2011 06:42
萬金村的故事(1)/王蜀桂
屏東縣萬巒鄉的豬腳全省聞名,同鄉的萬金村有座列名古蹟的天主堂,卻少有人知曉。這幾年萬金村是我常去的地方,原因總是為寫稿。記得搜集檳榔資料時,住在萬金村的潘謙銘,提供我不少這方面的資訊。其次,萬金村民做的工作五花八門,我先後在該村找到小雞鑑別師、西說米家族、草地歌星……等奇特的題材。由於常到該村走動,我覺得自己幾乎要成為半個萬金人。
- Apr 19 Tue 2011 08:32
平安夜在萬金村/王蜀桂
聖誕節前,我突然想到萬金天主堂參與子夜彌撒,順便看看每家門前的聖誕燈飾。我先問住古樓村的春美,她有車有屋,是我能到萬金村的關鍵人選。她如果沒時間,沒心情陪我,一切就免談!真是天主保佑,她對萬金的聖誕夜也充滿好奇,毫不考慮的答應了。
- Apr 18 Mon 2011 08:14
椰子不只是飲料/王蜀桂
我有次參加檳榔學術會議,某位學者對檳榔介紹的幻燈片,總覺得那些檳榔樹長得很奇怪;後來看到一本介紹檳榔長相的照片,奇怪感又湧出來。我再仔細看,發現他們竟把椰子樹當成檳榔樹。
對一個常到鄉下走動的人,滿眼所見不是壯碩的椰子樹,就是纖細的檳榔樹,從體型就知道這兩種樹的外貎差很大。這些有學問的人為什麼張冠李戴?理由是沒看過真實的樹吧!因為他們都從圖片認識植物,反而對實物沒有辨識力。
- Apr 17 Sun 2011 08:03
椰子粉不是只愛糖!/王蜀桂
我對椰子粉最早的印象該來自椰子糖,記得還是香港進口的舶來品。如果沒記錯,當年椰子糖和白脫糖是很高檔的糖果,送人很體面呢!
二十多年前,我買了台「白鐵號」烤箱,照隨烤箱贈送的食譜做西點,餅乾常需椰子粉,於是我家廚房有了椰子粉。隨著歲月的流動,我發現麵包店的椰子粉越來越多,連麻薯都有沾椰子粉的口味。
- Apr 16 Sat 2011 08:07
棉蘭市場的椰漿攤/王蜀桂
我是這些年接觸東南亞姐妹後,才曉得「椰漿」罐頭這玩意,起初還不知如何使用?以為只有做西谷米甜湯才用得上。其實在東南亞,椰漿是非常重要的油質和香料的來源,不管做咖哩或薑黃飯或各種點心,椰漿是必不可少的調味品。
- Apr 14 Thu 2011 22:47
棉蘭市場的蔬菜和點心攤/王蜀桂
菜市場沒有賣各種蔬菜,還能叫菜市場嗎?棉蘭菜市場就是名不符實的「菜」市場。因為蔬菜攤上幾乎見不到空心菜、小白菜、大白菜……因為印尼人不吃那些菜,而華人不務農,只好以市場供應的菜來將就。
- Apr 14 Thu 2011 08:35
此花非彼花/王蜀桂
自從認識愛玲後,打開我對咖哩和香料的好奇之窗,慢慢的看懂以往書上說的香料,比如荳蔻、胡荽子、葛縷子……也學會分辨香茅、香蘭、黃薑、南薑、檸檬葉……
雖說台灣引進很多南洋植物,可是仍有許多香草在台灣找不著。愛玲一直找尋一種香花,據說可放在咖哩中,也是許多菜餚的重要香料,她說它叫「茗荷」日本人很愛吃。
她想盡辦法托人從馬來西亞帶了一朵冷凍的花苞來高雄。那次她把花切絲,拌入炒好的米粉中。只是聞起來,有股「白熊洗碗精」的刺鼻氣息,讓我對這花的印象欠佳。
- Apr 13 Wed 2011 09:07
棉蘭市場的香料攤/王蜀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