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菜市場沒有賣各種蔬菜,還能叫菜市場嗎?棉蘭菜市場就是名不符實的「菜」市場。因為蔬菜攤上幾乎見不到空心菜、小白菜、大白菜……因為印尼人不吃那些菜,而華人不務農,只好以市場供應的菜來將就。

蔬菜攤.JPG  

因時間有限,加上當時我滿腦都是「香料」,對菜攤到底賣多少種菜並沒詳查,只以腦中留的印象,加上無意拍到兩攤菜攤的畫面來說明。

第一攤和香料攤為鄰,她以綠皮大芭蕉和十多把香蘭葉做楚漢國界。一把把樹薯葉是第二搶眼的菜、細長身材的綠色茄子、體型中等的大黃瓜、壯碩的樹薯、酒釀過的即食熟樹薯、黃皮香蕉、切碎的紅辣椒、豆餅(發酵的黃豆)等。

     市場內外都有香蕉蹤影,市場內的綠皮芭蕉體型肥大,看在台灣人眼中就覺詑異。其實芭蕉對印尼人來說,既是菜也是水果,一般人較知道炸芭蕉,比較少人知道有些香蕉蒸熟更好吃。

另一菜攤陳列的是:馬鈴薯、胡蘿蔔、黃瓜、南瓜、紅辣椒、蕃茄、洋葱、臭豆以及一袋袋的綠色煎蕊。總之,棉蘭菜市場找不到我們熟悉的青蔬。

但有種熟悉的是小販的包裝紙,和四十年前的台灣相仿,都以天然的葉子來包食材。我記得小時買豆腐,小販用美人蕉葉或香蕉葉包起;而棉蘭市場則以香蕉葉為主,連包飯、包麵都靠香蕉葉。

有個印尼婦女經營的熟食攤,有菊花形的包子、薑黃飯、木薯糕、煮過的木薯葉、煮熟的菜豆、綠豆芽、綠色的DaDar捲、香蕉葉包的粽子、椰子絲、及雞肉串和沙嗲醬。整攤洋溢濃郁的在地與華人融合的風味。

市場的另一出入口,有位華人媽媽專賣各式點心,乍看之下像調色盤,有橘紅、淺綠、棕、土黃、白、淡紫、紅綠黃等五彩斑爛。細看之下,有的是華人傳統糯米蒸糕,有人稱「娘惹糕」,有木薯做的糕,有炸的咖哩餃……看起來每種點心都很可口。

點心攤.JPG  

高雄菜市場幾乎都有一攤賣蘿蔔糕、愛玉凍、米苔目、小湯圓、九層糕等傳統米製品,都是單調的素色。因此乍看印尼這種五彩繽紛的糕點,台灣人第一個想法是:天呀!添加多少色素?是食用級或工業用級?我不知棉蘭的生意人是否用色素,但我知道一般人多用天然植物染色,綠色是香蘭葉的傑作;橘紅色、淡紫可能來自花朵;棕色來自黑糖……。

台灣不管蘿蔔糕或九層糕,都是一大塊,看顧客要多少量,老闆切一塊再秤,再算錢。棉蘭這家點心攤,都是小尺寸,客人像買小麵包般,選不同花樣的糕點,老闆把每樣單價加起來即可。她的攤子沒有秤也沒有刀子。

     印尼盛產熱帶水果,然而市場內沒有水果攤,倒是市場外的香蕉攤不少,還有小發財車載來整車香蕉。棉蘭販賣香蕉習慣和台灣不同,是整串香蕉一支支直立,客人一買就是一大把,沒人買幾根香蕉。除香蕉外,我還看到木瓜和紅通通卻小巧玲瓏的蓮霧。

香蕉攤.JPG  

蛇皮果、榴蓮、椰子、山竹都沒出現,或許這個市場規模太小?或許華人不習慣吃水果?因為我發現幾次宴席,沒有水果盤;在朋友家住幾天,只見到芭蕉,那是炸或蒸來吃的,沒見到其他水果。我覺得華人反而愛吃中西甜點,所以市場賣的甜點種類繁多,色香味俱全,滋味保證勝過台灣市場的糕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