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人間衛視台的探索中國,主題是「三七的產地」,我原來不感興趣,沒想到耐著性子看下去,才發現三七竟然是雲南白藥的主要成份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我到餐廳吃飯,最討厭不知從那撞進的小販,死纏爛打的要食客買口香糖、愛國獎券、玉蘭花串……沒想到在大樹的雅植香草園吃頓飯,還沒開動,一個白髮蒼蒼的阿婆來推銷鳳梨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未吃印尼菜和愛玲做的娘惹糕前,我對香料的嗅覺只限於中菜系統。勉強來說,與西餐有關的幾種氣味還算熟悉。至於像薄荷葉、檸檬葉、香蘭、香茅等新鮮香草不同的香氣,對我來說都是一片空白。

各種香草.JPG 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開放大陸探親第二年,暑假我帶子女先到老公的河北家鄉探親,寒假則和友人到昆明、桂林自助旅行。為什麼我們會選昆明和桂林?原因是受「未央歌」的影響,想看書中背景─西南聯大;明末美女陳圓圓最後終老昆明,她的足跡值得追尋。到桂林自然是想目睹「桂林山水甲天下」的美景。

當時對岸還是國營時代,民間極貧困,餐飲業極落後,我也因此見識到雲南一般人的日常飲食。由於「未央歌」書中提及過橋米線,所以我們到昆明的第一晚,就在投宿的昆明大飯店中,叫了幾碗耳熟能詳的「過橋米線」來品嚐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俗語說:「富過三代才懂吃飯穿衣!」我很同意此觀點。以唐魯蓀談吃來說,他如果不是皇室之後,有機會遍嚐富豪及世家的家廚美食嗎?也因為懂吃,他對各地食物的特色觀察入微,能留下記錄,造福廣大的讀者。

     如今美食報導成為平面及電子媒體,甚至網路上最夯的題材,連公部門也以推廣夜市及各地小吃來招徠觀光客。於是孩子或友人會抱怨,媒體報導的店,引來不少人排隊,東西卻難吃得很。我總是毫不意外的回說,早就料到,原因如下: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旗津的「南洋媽媽拿手好菜」課程,實操最後的一節課,社大負責人來了,她說:「下一堂成果展,妳們想吃什麼菜?」於是開始徵求大家的意見,也列了一大串菜名,而後一人收了兩百元。

她接著對當天授課的秋娥說:「做這些菜,姐妹們來得及吧!」我看秋娥無奈的表情,突然「荒謬」感油然而生。因為任何學習課程,如果有成果展,都是以學生作品為主,老師只負責指導或修正,最多是配合展出。

那有烹飪成果展是老師做菜給學生吃,還先讓學生點菜,我們又不是到餐廳聚餐!我開始同情旗津的印尼姐妹,工作莫名其妙的上身,於是決定一週後,早早到秋娥家,打雜也是人手,何況還能收到複習之功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南洋姐妹拿手好菜的最後兩節課於一月十一日中午合併舉行,地點改在越南好姐妹聯誼會的會址「前鎮長老教會」。林牧師和師母對越南姐妹極關懷,不少教友志工為姐妹服務,教會空間幾乎都為姐妹活動而開放。

從前鎮公車站到前鎮教會,賣越南雜貨的「金雞」;賣印尼、泰國雜貨的「佳易」兩家店就位在路口。於是參觀及介紹南洋食材及各種香料,就成為當天活動之一。而這也是台灣人學做南洋菜,最重要的戶外教學課程。

 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      越南姐妹口中美味至極的「蟹肉汁米粉」,我終於吃到了!滋味竟然淡如水,令人好失望!

 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幾年前去山西五台山旅遊,晚上在懷台鎮吃飯,走到一家以「憶苦思甜」菜為號召的小館。由於對彼岸文革時代,百姓究竟吃啥感到好奇,於是我們叫了一盤不便宜的傷痕菜,記得名字好像是「柳葉芽拌xx」。

     菜上來了,怎麼看都是涼拌樹葉。好奇心最重的我,帶頭挾一口菜,哇!真是苦不堪言。我的驚嚇讓同桌的家人都不敢伸出筷子,那盤菜就原封不動的還給店家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涼拌木瓜絲是泰國餐廳的招牌菜,也是台灣人學泰國菜的首選,很少人想到越南人也愛吃涼拌木瓜絲。同樣是木瓜絲涼拌,越南和泰國的滋味迥然不同,做法也大不同。沒經歷泰籍和越南籍老師的教法,還真不知兩國的差異!

     在刨絲器未普及前,兩國百姓都習慣拿起菜刀,在削完皮的青木瓜上,垂直且密集的砍下去,然後再平削,因而得到木瓜絲。據說這樣處理的木瓜絲,口感極脆,比刨絲的要好吃多了!

 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