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 在棉蘭張家二樓的迷你廚房裡,我遇見既會烘焙,又擅長印尼料理,還能做中國菜的達人,她是來蓉的大弟太太,每天從早到晚像陀螺般轉呀轉!一雙手更像擁有魔法,不管烤泡芙、蛋糕、搗印尼辣椒醬、煮肉骨茶……都在職業水準之上,實在太厲害啦!

泡芙達人的工作室.JPG  

     最讓我瞠目結舌的是:廚藝高手賺外快的爐子,如果在高雄市,包證可以進駐歷史博物館,因為那個以煤油為燃料的煤油爐,早在三十年前就從台灣家庭撤退。至於家用烤箱,長得像白鐵號瓦斯烤箱,只是煤油爐上的烤箱構造更簡單,一台只要台幣兩千元。還有一套瓦斯烤箱,那個烤箱就要肆千元。

這個天天都烤出上百個泡芙的烤箱,竟然住在不到一坪的小陽台上,叫人傻眼。至於廚房的面積,我看也不到一坪,因為流理台旁放廚具的地方,基本上是走道。就連餐廳加客廳都算上,我看最多不超過五坪。

達人的本業是媳婦、媽媽兼阿嬤,副業則是生產泡芙,然後批發給零售商。因她的泡芙製作過程不加泡打粉、蘇打粉(華人稱「藥」),以完全天然食材為主,加上味道又好,因而擁有固定消費者。她靠這手藝賺的錢,培育出三個大學生,真令人敬佩。

我們叫「泡芙」,印尼華人卻叫「糕」。說到體型,台灣常見的泡芙,至少比成人拳頭要大;印尼泡芙的個子小多了,大約小了一半。我們對泡芙外殼要求香脆;印尼卻偏愛柔軟的外衣。台灣人喜歡不同口味的內餡;印尼華人卻獨沽一味,也就是克林姆餡。

達人通常是邊做中餐邊烤泡芙,下午將涼透了的泡芙先剪切口,然後放冰箱冷藏。第二天清晨先做內餡,然後把內餡塞入泡芙內。然後裝入盒內,等批發商派人取貨。經常有時客人要小泡芙,於是烤盤上出現迷你泡芙。

住在她家五天,仍沒弄清她何時開始動工調麵糊,也沒見她拿磅秤、量杯、量匙等工具,只見到她加全蛋,接著加蛋黃或加奶油。她只要目測就知蛋的份量是否夠了?奶油是否太少?總之,一切都靠經驗,要叫她說出正確份量,她只有搖頭。

在張家待五天,我一直沒見到她的前置作業,最常見的畫面是:打麵糊和將麵糊擠在盤上,還有就是烤好待涼的泡芙。我吃過她的泡芙,真的不錯!只是我早已習慣脆皮軟餡,這種軟皮軟餡還不太適應。

她做生日蛋糕的功力更叫我訝異萬分,因為一個八吋大的蛋糕,由於不用泡打粉,竟用了三十粒蛋黃,這是第一驚。其次,台灣傳統的八吋蛋糕模有相當厚度,她的模型很薄,於是要烤兩盤。

20顆蛋黃烤出的蛋糕.JPG  

她裝飾蛋糕也很輕鬆,將打發的鮮奶油塗上,腳部是奶油花,腰部灑上巧克力粒,正面在白色奶油球中嵌粒紅色櫻桃,正中是個大大的紅色「壽」字。這個生日蛋糕雖然沒台灣坊間的花俏,以她花的時間和食材,真的是太了不起!

我對這個純蛋黃做的蛋糕是何滋味,非常好奇,自然要嘗它的味道。蛋糕比我想像中還要棉密細膩,香味四溢,真是好吃!我忍不住想,做蛋糕只要蛋量夠,其實真的不需要泡打粉、塔塔粉、香草粉……另一個迷惑是:為了避免食品添加物,卻用了超量的蛋黃,膽固醇太多,不是更有害健康!幸好一年中吃生日蛋糕的次數不多,這個疑慮不成問題。

聽她的大姑也就是來蓉說:「弟媳非常聰明,從未拜師學西點,只要看人做過幾回,就會做出唯妙唯肖的產品。所以她從來不看食譜,也不會說出具體的份量,完全靠直覺!」看來,她真是廚房中的天才老媽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