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 民國八十三年以前,金門是台灣人的禁區,一般人根本無法進入。因為到金門的交通工具,以海軍的軍艦為主,當年阿兵哥到金門,住在高雄夀山營區,在那等待軍艦,然後到鼓山的碼頭上船。由於金門屬於福建省,當時金門人使用的錢,也和台灣不同,是在新台幣上印著「限金門使用」的紅字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解嚴後,金門開放觀光,這對台灣人有無限的吸引力,當時去金門的遊客分兩類:一類是曾在金門當兵或有朋友,去那裡住友人家或住軍方招待所;另一類是一群朋友招兵買馬或社區自行組團,召集人找當地人幫忙租車,租房……

 

        金門開放觀光一年後,本里的蔡里長組團,帶我們去金門嚐鮮。那時去金門的團費,三天兩夜至少要八千元,行程包括小金門。我們從小港機場搭機,我早已忘了坐那家航空公司?可能是復興航空吧!

 

金門造林極成功,處處綠蔭,我從遊覽車窗外看去,幾乎沒有新建築,路上車子極少,大多是軍方草綠色大卡車或吉普車。所以金門那時的建設,趕不上觀光人潮,以旅館來說,房間不多,沒有雙人套房,只有四人或六人房。早餐在旅館,只有稀飯、饅頭、煎蛋、肉鬆、醬瓜。午晚餐在外吃,雖是合菜,卻是家常菜,滋味平常,沒有令人難忘的美食。

 

印象中金門那時遊覽車很少,好像我們在某一景點下車後,遊覽車趕緊接下一梯次客人。如果沒記錯,里長有請金門在地人來解說,可是沒受過解說員訓練的鄉親,對戰爭留下的痕跡最有感慨,所以當車停在半倒老屋前,或有纍纍彈孔的牆,他會詳細描述在中共炮火下,金門人怎樣曾受的戰火摧毀。至於金門的人文歷史,他似乎不清楚,我們沒聽到相關的資訊。

 

那趟對金門印象最深刻的建築是:金城的模範街和山后民俗村。那時我才知道金門未被日本殖民過,所以閩南建築保持的很好,模範街比台灣各地的老街更好看,且沒有和風。說到牌坊,雖然在台北新公園內有黃氏節孝坊和急功好義坊,但都是從他處移來。沒料到在模範街看到原汁原味的邱良功母節孝坊,它的華麗壯觀,讓我驚豔不止。

 

山后民俗村由18棟閩南古厝組成的完整聚落,是傳統民居的代表。記得我第一眼見到那大片整齊漂亮的紅磚房子,腦中只有讚嘆!我曾經為墾丁青年活動中心的閩南建築著迷,但和山后民俗村相比,真有天壤之差。由於有的古厝有人居住,遊客只能在聚落中的小巷穿梭,唯一的收獲是知道這片古厝是王家祖先獨自興建。

 

當時的景點以軍事設施為主,像莒光樓、馬山觀測站、古寧頭戰史館、八二三紀念館……印象中也都是基本款,好像也沒有專人導覽,靠的是金門在地人的簡單說明。

 

記得遊覽車走過一片廢墟,解說大哥無意中提到那裡有明清老街,我和友人對訪古有興趣,一大早叫了計程車趕去看,窄小的石板路,真的像走過幾百年的滄桑歲月。那天早上遊覽車載我們去看得月樓,它破落得像危樓。環視四周民宅建築,也是一片荒蕪。

 

喜歡古建築的我,對殘破的金門,打從心底喜愛,也期待再去金門尋幽訪古。只是景點少,又無物可購的金門,很快的不再受觀光客青睞,於是金門的觀光事跌到谷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