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最近去金門水頭聚落參觀得月樓,在二樓展示館,有一大桌洋溢南洋風的佳餚,大多數遊客都誤以為:華人在印尼的飲食口味改變了!卻沒注意牆上的說明,那是土生華人(峇峇與娘惹),吃的娘惹菜。牆上又說華人下南洋「三代成峇」,意思是華人移民南洋三代後,土生土長的子孫,就叫峇峇與娘惹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峇峇與娘惹即在南洋土生土長的華人後代,我從小就被灌輸此觀念,一直以為是看小說得來的印象。在古狗搜尋才知:當時天王巨星李麗華和嚴俊,於1956年拍過名叫「娘惹與峇峇」的電影,內容是有關土生華人的愛情故事。想來我應該看過該片,難怪對峇峇與娘惹這兩個名詞,毫不陌生。

 

        小時候,我還看過一部南洋風情的電影「風雨牛車水」,我一直不懂牛車水是什麼意思?直到這幾年才知道,牛車水是地名,是新加坡的唐人街。而那時新加坡仍在馬來西亞國內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十多年前,我認識娘家在馬來西亞檳城的友人,問起她是移民第幾代,一聽到至少有四代,我很自然的說:「妳們是土生華人,也就是峇峇與娘惹?」她馬上搖頭說:「我們只能說是華裔,峇峇與娘惹是特殊的族群,也是貴族,他們只住在馬六甲、檳城和新加坡。」她又加上一句「印尼沒有峇峇與娘惹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於是她告訴我「峇峇與娘惹」的來歷,原來還和鄭和下西洋有關。據馬來西亞開國傳說,鄭和曾護送明朝漢寶德公主和番,帶去五百童男童女侍候,這些童男童女後來與當地土著男女通婚,他們的後代就是「峇峇與娘惹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歷史上有昭君和番;文成公主嫁藏王,卻沒聽過漢寶德公主?至於童男童女和徐福傳說很像。我上網查,果然馬來西亞歷史中有漢寶德公主,我想或許是為商業考量,六百多年前資訊閉塞的時代,找個民間美女號稱公主,再加上浩浩蕩蕩的送嫁人馬,蘇丹王怎能不信!

 

        在古狗打上「峇峇與娘惹」歷史,不同網站的答案幾乎雷同,即指15世紀初期,鄭和率船隊下西洋,在經過馬六甲時,有一部份隨行人員留在當地。這些人定居後,和當地馬來族群或其他民族通婚,所生的後代,稱為Baba Nonyan翻成中文男性叫「峇峇」;女性叫「娘惹」。他們自稱Peranakan(馬來語為土生華人)。

 

峇峇與娘惹主要集中在馬六甲、檳城及新加坡。他們在文化習俗與宗教信仰,仍繼承中華文化;但是日常生活中說馬來語,至於服飾、飲食習慣卻融入當地生活;他們講的是一種融合福建方言與馬來語的混合式語言,他們是特殊的華人族群,幾百年來保持族群內通婚。

 

所以如今華人移民馬來西亞,即使傳了十代;或華人與馬來人通婚(因要改信依斯蘭教,變成馬來人),他們的後代都不可叫峇峇與娘惹。「三代成峇」的真正意思是第三代華人,由於適應當地的社會環境,文化難免帶有當地色彩,而不是具有峇峇的身分。

 

馬六甲自古以來是東西交匯的貿易港,鄭和下西洋時,馬六甲是國際貿易中心,到該地做生意的人,說84種不同的語言。鄭和以馬六甲做大本營,建設倉庫儲存錢糧百貨,自然要有留守人員看管。想來那些不再返國的人,好像今天的駐外國經理人,收入自然豐富,才能就是讓後代過著不錯的生活。

 

馬六甲先後被葡萄牙人、荷蘭人及英國人殖民,峇峇一直受西方人重用,也學會西方語言,所以當英國殖民馬來西亞後,更是依賴他們,被稱為「國王的華人」,隨著英人開發新加坡及檳城,有些峇峇與娘惹遷往兩地。

 

        18301930年是峇峇的黃金時代,造就了不少富豪,興建許多豪宅,這也是在麻六甲、檳城、新加坡都有「峇峇娘惹博物館」的理由。經過二次大戰及馬來西亞脫英獨立等大變動,峇峇的社經地位沒落,族群人數也減少,目前全馬的峇峇娘惹人數只有兩萬人。

註:想看峇峇與娘惹博物館照片,網路上有不少,請自力救濟,才能了解他們過怎樣的生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