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聖誕節那天,康念慈老師送我驚奇的禮物─「一個楕圓形的西瓜」。任何人看到它,第一句話是「不就是個西瓜,有什麼稀奇!」

偽西瓜?.JPG  

康老師說:「我在紐西蘭友人家吃過這瓜,忘不了它的滋味。今早從逢甲大學旁的早市經過,無意中看到一個菜攤上擺了5個西瓜,覺得怪怪的。突然想到是『它』,問了菜販,果然猜對。這瓜一斤40元,我5個全買,總共700元。」

     康老師讓我看煮熟的瓜絲,每個人都以為是盤米粉。她看我並不特別驚訝!我說:「這瓜在大陸北方叫『絲瓜』,因為先夫在30多年前,曾談到台灣絲瓜虛有其名,河北的絲瓜煮熟後,就是一絲一絲的!」我當時太年輕,沒問絲瓜的長相及吃法,只記得北方絲瓜就是一絲絲的。

     我上網查它的背景及做法,發現台灣沒人叫它為「絲瓜」,有人叫「北瓜」,因為從北方引進;也有人叫它為「魚翅瓜」,覺得那一絲絲像魚翅,同時提高它的身價;還有人叫「米粉瓜」長相看起來像米粉……好像幾年前有人在清境農場買到,這兩年南投縣有些農村也開始栽種,因量少,很少人見過它。

     兒子見到它的長相,笑著說:「分明是西瓜,怎可能變絲瓜!」第二天早上,我在女兒及媳婦見證下,將它一剖為二,好像冬瓜的橫切面。照康老師的經驗,把它放進電鍋蒸。半個瓜很難蒸熟,再橫切變兩大片。

偽冬瓜?.JPG  

     瓜軟後,移出電鍋,待涼後開始以筷子剝,果然出現一絲絲,由於橫切絲較短。康老師再三強調要用手剝,瓜瓤掏空後,留下厚厚的果肉。我想該動手了,這才發現果肉都是一絲絲構成,很像超大型的蠶繭。

蒸熟後.JPG  

        莫非天主創造此瓜時,正在捲線團,為何瓜內結構就像先緾厚厚的線團,再把己勾好的蛛網的袋子塞進,這真是神奇的瓜。剝呀剝!最後只剩下薄薄的一層皮。才半個瓜,我就剝了一大盤。我們先吃它的原味,十分清甜!接著加醬油膏、麻油、醋涼拌,味道真不錯!

宛如米粉?麵條?粉絲?.JPG  

     我在網路查它是否還有其他吃法,有人將瓜切大塊煮雞湯,據說非常美味!大陸人用它來包餃子、煎餅,因沒有處理過程,不知是先蒸熟再做?或生瓜就處理?

     我想為免混淆,叫它「北瓜」較佳,而它真是怪胎,總想偽裝他瓜。以長相來說,簡直和小西瓜像雙胞胎;剖腹後,和冬瓜沒兩樣;煮熟後,假裝米粉或粉絲,讓人猜不透它的真面目。如果說它是南瓜家族一族,可跌破所有人的眼鏡!沒錯!它的學名叫「黑子南瓜」,康老師買的瓜都算嫰瓜,成熟的北方種子是黑色的,據說也能吃它的瓜子。

        網路說:「北瓜有綠色及淺黃色兩大類,台灣種的是紐西蘭品種。」我看了另一種淺黃色北瓜的圖片,猜想那該是大陸北方的絲瓜,外貎和大黃瓜有點神似,只是膚色淺,體型較圓潤。至於內部結構是否相似?就不可而知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