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我在福州看到久違的橄欖,「他鄉遇故知」油然而生。位於三坊七巷的橄欖專賣店,各種口味的橄欖放在玻璃箱內,有一小盒試吃品,讓客人品嚐。我試了好多種味道,就是找不到記憶中的辣橄欖,最後買了半斤味道接近的橄欖。

     兒時家住烏日火車站附近,算是鄉下的商業區,從家裡走到小學的途中,總會經過幾家小零食攤。便宜的橄欖常在小攤出現,印象中有酸得倒牙的青橄欖,媽媽叫它「青果」。

還有一種淺黃色的橄欖,我總覺得像煮過,有股清香,不酸不澀,吃後有回甘的感受;然後就是各式各樣經過加工的橄欖,有多汁的甜橄欖,也有鹹橄欖,辣橄欖以及去核的紅色橄欖肉。

     小孩吃完橄欖肉,絕不會丟棄像紡錘形的橄欖核。因為它算是玩具之一;玩膩了把核敲碎,硬殼內有細長的白色核仁,比瓜子都好吃。

     我突然發現,這三十多年來,橄欖早從我的腦海消失,好像離開烏日後,我再也沒吃過加工橄欖。至於掛在樹上的橄欖,倒是看了幾回,不是在高速公路休息站,就在鄉下產業道邊。古樓友人在田裡種了一棵橄欖樹,去年底,我摘了一大把橄欖回家。

     那天見我買橄欖,友人說:「閩北盛產橄欖,它是閩清三寶之一。福建人除把橄欖當零嘴,鹹橄欖是早餐配稀飯的小菜。」過兩天,我們到福州近郊湧泉寺,她的妹妹準備不少零食,其中就有橄欖,是一粒粒包在紙內。我想起小時台灣也有這種包裝的橄欖,價錢當然比散裝的貴些。

     我忍不住想:台灣的加工橄欖,絕對和福建脫不了關係。為什麼這些年我幾乎忘了它的存在?我到家附近的愛國超市、松青超市尋找它的蹤跡,很容易看到加工的橄欖,只是才兩三種口味。

     我問娘家在南投的秀惠,她記得有個同學家裡有橄欖樹,多次帶青橄欖到校送她,那種很酸;還有一種橄欖,沒加工卻很甜,大人說是「南洋橄欖」。

兒時家住竹崎的小調說:「我沒見過橄欖樹,但因家裡做小生意,橄欖蜜餞卻吃了不少。」

 

     最近和我連上線的初中同學,她家住台中竹子坑,我談到橄欖,她說家附近有棵橄欖樹,每年結實累累,但因她小時體弱,大人不讓她吃,所以她一直不知橄欖的滋味。

 

     我猜台灣加工橄欖在蜜餞區塊沒落的理由是:各種經濟作物的興起,農民很快砍除沒錢可賺的橄欖樹;其次都市面積的擴大,郊區野生橄欖樹跟著遭殃。青橄欖少,能加工的花樣少了,怎能吸引孩童?何況漂洋過海的葡萄乾、加州梅……好看又清潔,給小孩吃讓大人放心,於是當作零食的橄欖被邊緣化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