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廿年前,有次參加鄰長自強活動,在農會經營的休息站,初次看到褐色的苦茶籽。似乎先把苦茶籽放在電動的大鍋乾炒,中間的過程不清,最後金黃色的苦茶油,從壓榨機流出。我不知記憶是否有錯?但長得像栗子的苦茶籽,和昂貴的苦茶油,卻深深烙印在腦版。我還記得農會員工說,苦茶籽來自對岸。

山茶樹及茶籽  

     有次去「里仁」購物,見到苦茶油,價格雖比進口橄欖油貴,在嘗鮮的前提,買了一瓶。沒想到苦茶油的怪味讓我卻步。幸好友人愛此味,燙手的山芋就送她,苦茶油對我來說,是拒絕往來戶。

     幾年前去台北坪林踏青,中午到月女親家開的餐廳吃午飯。有一道茶油炒蛋,我以為有那可怕的味道,結果並未出現。原來茶油和苦茶油不同!四月底到石棹的餐廳,吃到茶油炒雞肉、炒菜……味道極佳。於是我買了兩瓶茶油返家。此時,我終於確認苦茶油和茶油是迥然不同的油,大家習慣把他們歸為一家人,名字叫「苦茶油」,常把外行人搞得迷迷糊糊!

     前陣子到福州,住在友人家。她拿出鄉下親戚送的山茶油,我聞了一聞,味道很香。她說:「我們叫『山茶油』,台灣叫『苦茶油』」。久存心底的疑問,讓我再追問:「山茶到底是什麼東西?」她說:「就是野生的山茶花,以前我們常上山找茶籽。」

山茶籽和茶粕  

     台灣為什麼叫苦茶油,我從網路影片找到答案,原來油茶的葉子是苦的,而油茶籽也很苦,因此叫「苦茶籽」。奇怪的是:經過加工榨出油後,卻是清香、溫和,沒有一絲苦味。

     第二天,我們去逛海峽兩岸展覽會,逛呀逛!竟看到賣山茶油的攤位─「汀水源正茶油」。店員對苦茶籽的解釋和友人一樣。幸運的是,該攤的背景有山茶花,白色的花朵和茶花又不同;它的葉子不能做茶葉。由於果實含油量高,所以也叫「油茶樹」。

     汀水源的店員,送我一本該公司出版,有關山茶油的資訊,小冊子談到山茶油的歷史,原來它是中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油之一,栽培的歷史有2300年以上。對岸商人從《山海經》「員木,南方油食也」考證出,員木即茶油。此外漢及清朝皇帝,唐代詩人,都曾盛讚油茶,且有詩為證。

     可是苦茶油到底有幾種,在網路爬梳幾天,總算在「茶油此事」的苦茶油學名介紹文中找到答案。資料中說:苦茶油分兩大類,由兩類三種截然不同的樹種而來。

      第一類是油茶樹,英文名稱為Oil Camellia,屬於山茶科” Theaceae,樹形較為高大,原產於亞洲大陸東岸、長江流域以南的丘陵山坡地。

油茶樹有兩個品種:一種開白色花朵,偶而會開金黃色的花苞,加上果實較為小,這種稱「金花小菓」油茶樹,或稱「高樹小果」油茶樹,學名為 Camellia oleifera,是產量較少的樹種,故價格也較為昂貴。下圖的山茶花從汀水源文宣翻拍,看來該公司的山茶油屬於此類。

山茶花  

紅花品種則是花苞鮮紅,所產果實為大型種籽,稱「紅花大菓」。紅花大菓山茶樹的茶籽產量較多,所榨的苦茶油也比較便宜。這兩種油茶樹所製的苦茶油,英文都稱「camellia oil」(茶花籽油)。

第二類是茶樹,就是我們喝茶的茶樹,正式學名為:Camellia sinensis (L.) O. Kuntze,茶樹品種很多,以烏龍茶樹所產的種籽,最常用來製作茶油,品質也最好。英文名為「tea oil 茶油。

我也才知道,苦茶油是世界四大木本植物油(即油茶、橄欖、油棕、椰子)之首。油茶樹從開花結果到採摘,歷經秋、冬、春、夏、秋五季,近300天。苦茶籽採收後,經日曬、去穀、碾碎、斧炒、壓榨、沉澱、以及過濾等程序取油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台灣何處種油茶?

我和苦茶籽的頭次打照面,看到的是從對岸坐船來的陸貨。後來在有機店看到的苦茶油,標榜茶籽來自本省,當我曉得油茶樹後,不知台灣何處有油茶樹?在網路上尋覓,終於查出桃園、苗栗、南投、嘉義山區有栽培油茶樹。

然後才曉得油茶籽的產地和榨油業,多半與客家人有關係。我突然想到以往台灣的樟腦油、香茅油都靠勤勞的客家人生產,沒想到榨苦茶油的工作,還是客家人包辦!「汀水源正茶油」的文宣說:苦茶油不僅是客家人的最愛,更具有客家母親真愛的味道。可見苦茶油和客家人的關係密切!奇怪的是:台灣的油茶樹,多分佈在中北部的客家丘陵地,是否與它生長的環境在北緯23~29度之間,南部無法生長!

友人從苗栗縣泰安鄉公所退休,我問她:「苗栗有種苦茶嗎?」她馬上回答:「三義就有,只是產量少,價錢也貴,每年一榨好都被老客戶搶購一空」。她又說:「三義苦茶油真是香,顏色偏綠!」

又不是橄欖油,苦茶油怎有綠色?我看到的都是金黃色。我的質疑讓她沒把握,趕緊說記錯了。沒想到網路上說:「紅花大果的油色偏金黃色;白花小果的油則偏綠色」。原來我太孤陋寡聞了!

我從網路找到,幾十年前,南投縣信義鄉有200公頃的油茶樹,可能因苦茶油的價格沒葡萄高,於是砍樹改種葡萄。日據時代,桃園縣龜山鄉就種了60公頃的開白花的油茶樹。嘉義梅山、苗栗三灣的山區,都見得到油茶樹。可是油茶的量真的不多,好像連茶籽大多來自對岸。

專家說:「目前本省栽培的油茶果實較大,俗稱大種果油茶(也就是開白花 的油茶果),油質較穩定,品質較佳;野生細葉油茶的果實較小,俗稱小果種油茶,可壓榨較多的油……」。

可是我從網路看到1斤苦茶油,需多少斤苦茶籽的資料?有人說:11斤苦茶籽只能榨出1斤苦茶油;但也有人說:5斤苦茶籽,就能榨出1斤苦茶油。至於茶油,有人說出油量不多,但有人卻說10斤茶籽可榨6斤茶油。莫非每批種籽的出油率都不同,但也差太大!

台灣的油茶籽,從十月初開始採收,友人說到時帶我去三義看油茶樹和採果,同時也帶我去工廠看榨油程序。我想謎底很快的揭曉。

「汀水源正茶油」談到山茶油的好處,是中老年人的「長壽油」;對女性有養顏美容之效,又稱「美女油」;產婦坐月子要吃山茶油,也稱「月子油」;對嬰幼兒發育好……

南部人坐月子以黑麻油為主,我坐月子請的本省阿婆,也只給我吃黑麻油。兒子住台中,媳婦坐月子,除黑麻油還要苦茶油。媳婦是彰化人,她說那是中部傳統,讓我大感意外。也在那時,才知道福建北部女人坐月子,也是靠苦茶油。

科學家的研究,證明苦茶油的營養價值高於橄欖油,這也是苦茶油鹹魚翻身的契機。我只納悶,為何在半百之前,從沒聽過「苦茶油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ang0802 的頭像
    wang0802

    王蜀桂的道聽塗說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