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這些年來,台灣人腦海中的「黑心食品」,幾乎和「中國食品」劃上等號。彼岸層出不窮的黑心食品事件中,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毒奶粉以及餿水油。於是許多台灣人聞中國食品而色變,還聽說有些在大陸的台商,不信任當地任何食品,回台就是大採購,連醬油、醋……都打包帶走。

     以我二十多年訪問的經驗,得知許多國人不知的食品黑心事件,比如病死豬的去處、假鵪鶉蛋的製作、假龍眼乾……我從不覺得台灣食品比對岸安全。更沒想到塑化劑竟加入許多食品中,成為台灣在國際上最丟人的一頁!

        在毒澱粉風暴中,我去了福州,品嚐當地的魚丸、米粉、米糕、麵條……發現都是原味,不像台灣的小吃,麵沒有麵味,米粉沒有米味!當大家還貶抑彼岸食物的安全性,我卻在那兒吃到記憶中食物的滋味,說來真夠諷刺!

        這些年我一直沒弄清楚,為何米粉像橡皮筋,久嚼不爛,謎底竟是米粉沒有米,且加了毒澱粉,更離譜的是:不管新竹米粉或埔里米粉,居然大多來自彰化某家廠商。幾年前開始,麵包店在春節前推出「軟年糕」,店家強調不需煎且放冰箱後依然軟綿綿。我對麵包店撈過界的作法不苟同,對冷了該硬的澱粉食品,卻變成始終如一的軟,總是不放心,想來其中問題不少,而Q軟的麻薯不也中槍落馬。      

     看過「恐怖的食品添加物」及「餐桌真相大揭祕」後,我直覺台灣的黑心食品師承日本技術,而大陸的黑心食品有不少來自台灣人的教導。毒溊粉爆發後,媒體說台灣人早赴越南,指導越南人做出QQ軟軟的粄條、米線……據說越南政府兩年前曾整合米食加工品的非法添加物。只怪台灣人太不關心東南亞鄰居的食品問題,卻常拿放大鏡看彼岸,對自家廠商的胡作非為茫然無知。別怪政府,消費者的無知是毒物橫行的原兇。

當我在誠品書店的新書架上,一眼見到紅色封面上的「美味詐欺─黑心食品三百年」,再看封底「餐桌上交織著謊言,美味原來是騙局。黑心食品的前生今世,首次全揭祕!」原來黑心食品已有三百年歷史,發源地竟然是英國!

封底還補充:黑心食品的歷史,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早,造假的惡質程度,過去不輸現在……從1756年的倫敦麵包門事件,到1850年的紐約餿水奶醜聞,再到1904年的芝加哥黑心火腿,以至於到1960年代的日本食品醜聞,21世紀初期的中國大陸,甚至到2011年的台灣。一部黑心食品的拙劣歷史不斷舊調重彈,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反復上演。

黑心食品所以猖狂,源自於消費者不了解食品工廠的原料及生產過程。其實只要常閱讀相關資訊,從三十年前漢聲出版的「吃的恐懼」專集,到「恐怖的食品添加物」,書中都告訴消費者便宜、美味又方便的食品,其中必有詐!遺憾的是:大多數消費者盲目相信廣告、美食介紹,卻不想了解真相。     

     我想在毒澱粉成新聞焦點的今天,我們不需被毒澱粉及其他黑心食品嚇得食不下嚥,何不減少外食次數,以及花點時間自己動手做 三餐,更重要的是了解每種食材的特性,才能避免踩到地雷。

後記:胖達人添人工香精能騙成千上萬的有錢人,原因就是大家不注意食材的特色,因為天然香精和色素並不穩定,不會十里外都聞得到;製品的色彩也不會鮮艷亮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ang0802 的頭像
    wang0802

    王蜀桂的道聽塗說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