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Jan 20 Sat 2018 16:19
俠女康念慈老師
- Jan 06 Sat 2018 14:13
走馬看花逛東協廣場
「位於台中火車前的東協廣場,是座13層高,ㄇ字型的大樓。進入大樓會發現電梯錯落在不同的位置,且分別到不同的樓層,各有各的出口,交織成巨大的迷宮」。這是我從網路搜尋到,對東協廣場大樓最簡單易懂的文字。
- Dec 23 Sat 2017 09:58
台中的小東南亞風光
幾個月前,我在友人手機看到:好多家賣新鮮香草的攤子,每攤桌上都擺滿香蘭葉、檸檬葉、小綠茄、芭蕉花、打拋葉……我問她那裡辦活動?卻是台中東協廣場的常態,週六、週日因移工多,攤子更多。
於是我上網找東協廣的資料,才知道我曾走過無數遍的第一市場,在台中老市區沒落後,竟變成全台最大的東南亞移工商圈,真是令我意外!
- Dec 08 Fri 2017 20:41
記憶中的第一市場點滴
台中東協廣場原叫「第一廣場」,再早之前為「第一市場」。身為老台中人,後來移居高雄的我,只對第一市場有印象,有感情。改建後的市場大廈,從繁榮到沒落的變遷,對我來說都無感。
- Oct 02 Mon 2017 12:45
金門大驚奇
民國97年以前,去大陸探親或旅遊,必須先搭機到香港或澳門,再轉機到目的地,費時又費錢。在民意的壓力下,扁政府於民國90年,開放「小三通」,即旅客從台灣搭機到金門,再從金門坐船到廈門,節省來回兩岸的時間與金錢。
- Sep 21 Thu 2017 16:43
初訪金門
民國八十三年以前,金門是台灣人的禁區,一般人根本無法進入。因為到金門的交通工具,以海軍的軍艦為主,當年阿兵哥到金門,住在高雄夀山營區,在那等待軍艦,然後到鼓山的碼頭上船。由於金門屬於福建省,當時金門人使用的錢,也和台灣不同,是在新台幣上印著「限金門使用」的紅字。
- Sep 03 Sun 2017 20:45
天貝已是我的菜
10多年前,我採訪十多位旗津阿嬤,為她們寫生命故事,因此幾乎每週都過海去旗津。住在當地的印尼姐妹,知道我對印尼菜的好奇,她們帶我去印尼小吃店嘗鮮。我對長得像花生餅的天貝,在不同的菜盤出現,感到好奇,問她們那是什麼?
- Aug 17 Thu 2017 11:08
印尼國寶Tempeh(天貝)
幾個月前,友人打電話問我「天貝是什麼?」我對她突然提出的問題,感到訝異萬分。因為我周遭的友人,沒有人吃過印尼餐,她為什麼會問起天貝?原來她移民美國的姐姐,在電話中推薦天貝,說天貝的營養價值很高,是國外素食者的最愛,美國大賣場都買得到。
- Jun 26 Mon 2017 21:05
「三代成峇」真的嗎?
最近去金門水頭聚落參觀得月樓,在二樓展示館,有一大桌洋溢南洋風的佳餚,大多數遊客都誤以為:華人在印尼的飲食口味改變了!卻沒注意牆上的說明,那是土生華人(峇峇與娘惹),吃的娘惹菜。牆上又說華人下南洋「三代成峇」,意思是華人移民南洋三代後,土生土長的子孫,就叫峇峇與娘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