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 儘管我在幾年前對台灣樹薯的身家背景做了一番研究,也知道樹薯的原產地是巴西。但是對一個除中文外,無法閱讀任何外文的我,根本沒有能力找尋樹薯在巴西的地位。

     也是前幾年,我買了一本很好看的旅行兼飲食書「玩食」,最近為了找咖哩樹的資料,把這本書翻出來,我在書上記下木薯(樹薯)粉的頁數,原來是作者在巴西吃過的樹薯產品。我突然想在古狗那兒,是否找到「木薯在巴西」的相關文字,幸運的查到一點資訊。

     據說,四百多年前,葡萄牙人發現巴西時,看到印第安人坐在地上削樹薯皮,還以為削木棒,因此那時的葡萄牙將樹薯粉稱為「棒粉」。也因此證明巴西的印第安人,是最早種植及食用樹薯。

     法國簡.德萊神父在1578年記錄巴西印第安人食用樹薯的情景:他們用手抓起盤子裡的樹薯粉,遠遠地扔進自己嘴裡,沒有一點粉會撒在地上。我們這些法國人想模仿他們的吃法,結果弄得滿臉都是白花花的薯粉。

     16世紀的葡萄牙人,卻熱愛樹薯,除了把樹薯粉視為財富外,也是旅行時的乾糧。葡萄牙人在非洲和亞洲推廣樹薯,都有不錯的成績,但樹薯一直不受歐洲人喜歡。因此,現今全球只有歐洲大陸不種樹薯。

     玩食的作者篠籐由里在巴西探訪美食,談到巴西東北部的一些地區,以樹薯粉取代米飯作為主食。樹薯經常以不同的型態出現在巴西料理中,有時是固態的樹薯粉,有時是液態的杜古比。

        固態的樹薯粉(Farinha)是由樹薯澱粉精製而成的粉末,依照顆粒大小分為幾種。巴西人除了把樹薯粉當主食外,似乎也是重要的調味料,篠籐由里說「巴西美味的泥蟹,除沾辣醬外,再依個人喜好灑上樹薯粉,就是最道地的泥蟹料理」。

        她坐漁船遊亞馬遜河,遇到垂釣的男子,見大魚上鈎,於是觀看當地人如何處理魚。只見男子刮去魚鱗後抹上粗鹽,插上鐵棒放在小小的鐵爐碳烤。魚烤熟後立刻擠大量的萊姆汁,撕下一塊魚肉後再捏起一撮樹薯粉,同時放進嘴裡。感覺樹薯粉好像胡椒粉,讓食物更美味可口。

篠籐由里還介紹液態的樹薯粉杜古比(tucupi),它是以樹薯汁發酵製成。她特別強調杜古比用的樹薯為有毒種,必須經過磨碎榨汁,再熬煮至水份完全蒸發,已沒有毒性,然後才能加工成調味料。杜古為淡黃色的液體,味甘苦,是亞馬遜地區飲食主要調味料,。

        她還吃過馬尼索巴(Manisoba),據說是摘取無毒樹薯的新芽,磨碎後熬煮二至三天,再加入肉乾、牛腿和辛香料燉煮,最後成為深綠色的濃稠料理。她認為看起來有點像印度的碎菠菜乳酪咖哩,吃起來有點草味不是很容易入口。

        篠籐由里是美食作家,並不是專程找尋樹薯的各種吃法,所以她吃到的樹薯粉的食品,該是精緻的做法。

        我從網路找到的資料如下:巴西菜市場陳列的樹薯,似乎削去外皮,把它放在水裡長時間浸泡,目的是除去苦味的氰基苷。然後再用刀削成片,擠出汁,晾曬乾。食用前,用工具搓成粉狀,就可以做各式各樣的食品。

        這和我對樹薯加工成粉的認知很不同,可能因地制宜的緣故吧!至於切片的樹薯如何擠汁?我更是不解,因為切片的樹薯和地瓜相仿,怎樣擠出汁液?或許作者問當地人後,想當然記錄,卻和事實有所出入。

  樹薯可以炸,也可以切成塊做點心,是巴西人的最愛,吃什麼都能和樹薯搭配,吃什麼都離不開樹薯。巴西人常把樹薯粉、玉米粉、小麥粉和在一起,可做蛋糕、餅乾、甜甜圈、玉米餅、麵包等。

     巴西人烤肉時總愛吃一點「法洛法」,什麼是「法洛法」?那是以樹薯粉拌上鹽、油、肉末、蛋,在小火上拌炒而成。名菜「莫蓋加」,是用魚、蝦、螃蟹等海鮮,再加上蕃茄、棕櫚油和樹薯粉燴煮而成。

巴西東北地區居民在肉湯、雞湯或魚湯裡放入樹薯粉,以小火慢慢燜,直到成為濃稠狀,巴西人稱為「皮楞」。

        樹薯在巴西有「食譜之根,生命之根」的美稱。它和巴西窯烤、褐豆飯,合稱巴西三大美食,也是觀光客必嚐的在地特色食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