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曾多次到屏東縣的排灣族部落喝喜酒,最有看頭的是朋友姪女的結婚儀式,由於她出自頭目家庭,新郎也是頭目家族,所以她的婚禮,成為部落的大事,因而我們可以目睹洋溢濃郁傳統風情的婚禮。
現在排灣族和魯凱族的結婚方式有三種,一是到法院公證結婚,選擇此方式的原住民青年,多半是父母反對或再婚;由於大多數原住民信基督教、天主教,到教堂結婚是主流;至於遵循古禮的儀式,多為貴族或頭目階級。
目前頭目家族的婚禮,多舉行兩次,一是在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師的祝福,另一次則是傳統的儀式。朋友姪女的家庭,是虔誠的基督徒,婚禮自然有兩次。教會的婚禮,新郎著西裝,新娘穿白紗禮服,大家早就看膩了,因而沒有絲毫賣點,大家的焦點都集中在傳統婚禮儀式。
因為是頭目家的大事,大頭目要親臨主持,參與盛會的貴族、頭目都穿上正式的傳統禮服,連觀禮的村民,也都穿上排灣族的服飾。我熟悉的女大頭目,那天穿著排灣族的大禮服,頭上戴著插了三根雄鷹羽毛,坐在以椅子轎上,由幾個年輕男子抬頭入場,那氣派令我難忘!
傳統新娘家前的廣場,也是舉行婚禮的場所,此時彷彿舞台,因為人人都彩妝上場。主持儀式的老人家、頭目、親家及新人,都坐在廣場中心,邊喝小米酒邊聊天,同時接受族人的歌唱及舞蹈。
某次參加原住民文化研討會,有位原住民學者說:「我們原住民的頭目或重要幹部,在活動時都坐在會場中心;而你們漢人的頭頭,卻坐在舞台上或觀眾席前方,和民眾有疏離感……」從婚禮跳舞就得到證明。
俗語說:「外行看熱鬧,內行看門道」,我換了幾個不同角度的位置觀看,只看懂地上擺滿了男方的聘禮,好像有大鐵鍋、寶刀、陶壼、幾大把檳榔、黑豬等。
大鐵鍋是聘禮,這對漢人及現在年輕人來說,是不可思議的事。其實以往排灣族部落都在中央山脈,離平地很遠,且生活屬於自給自足。台灣不產鐵,屬於進口貨的鐵鍋,在平地廚房都是高價品,才有「補鍋」的行業。這也是頭目家族,一定要有大鐵鍋作聘禮的理由。
儘管主人怕「白浪」(即漢人)看得乏味,不時以國語解說劇情,可是我依然看得滿頭霧水。儀式進行中,從鄰近部落趕來的貴族及禮物,原來該對空鳴槍的響聲,隨著漢化成為鞭炮聲。平民身份的朋友,目睹整個儀式的進行,她頗感嘆的說:「唉!太誇張了!」
我有同感,因為原本該是生活的結婚儀式,卻因為蜂擁而來的漢人及攝影機,讓排灣族的領導階級,不約而同的把生活變成劇場,儀式中的每一個動作,都像演出般具有戲劇效果。當生活變成好奇者獵奇的畫面,我不知對排灣族人來說,是值得驕傲或悲傷?
我還有一種感嘆,傳統婚禮的重心是巫婆的祈福,以及祝賀的禱文。已經遠離祖靈信仰的家庭,迎娶儀式照舊,豈不變成虛有其表的演出嗎?
後來我去朋友的部落,喝她另一個外甥的喜酒,比較之下才發現頭目階級的婚禮儀式真的是繁瑣不堪,也做作萬分,當然錢也花得多。由於頭目家的喜事,大家多會穿上隆重的大禮服,也因為具有民俗表演風味,村民主動邀請漢人朋友參觀,於是兩家族的聯姻,竟變成部落的「嘉年華」,結果未免太離譜!
頭目階級誇張的婚禮,竟成為某些平民羡慕的模式,據說有個男子,想盡辦法巴結某頭目,終於成為頭目的乾兒子。如今他的女兒有理想對象,他在乾媽頭目的支撐下,要以頭目的身分,風光的嫁女兒。男方儘管老大不願意,卻也得答應他不合理的要求。
只是該男子所住的部落頭目,已冷眼觀察一切,到時可能會給他難堪。至於準新人,對他的堅持頗不以為然,卻無法讓他打消此念頭。如今此婚事成為兩部落間最大的八卦,大家都等著看熱鬧。
(註:我忘了追蹤此事,想來友人也記不得,這就成了懸案。此文寫於 1999年,當年照了不少相片,但要找照片很花時間,等有空時再把相片貼上。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