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我第一次在原住民部落喝喜酒,是四十一年前的往事,地點是南投縣仁愛鄉的過坑,村民都是布農族。對於喜宴的菜色,我早就忘得一乾二淨,但對那天的哀傷氣氛,至今難忘!

喜宴會場  

     那年頭,神父在部落算貴賓,我托神父之福坐在男方家的客廳,好像另外有幾桌擺在院子?或另一房間?原本開心享受大菜的我們,卻被隔壁房傳來的陣陣哭泣、啜泣聲干擾。誰在哭?「新娘」!為什麼?

     回到教會宿舍後,才聽神父的廚子,也是部落人的阿嬪說:「新娘有個要好的平地男朋友,但爸爸強迫她嫁本村人。據說他們原計畫昨晚私奔,因平地人失約,她只好隨父意結婚,所以傷心的一直痛哭!」

     原來如此,我真的很同情這個新娘的處境,之後只要去過坑,我總會問阿嬪新娘的近況,最後的訊息是「她懷孕了!」而後,我定居高雄,幾乎沒再去部落。

     最近幾十年在苗栗當公務員的阿嬌,前兩年退休返鄉定居。她希望我去部落看看,當我問起那年喝喜酒的新娘時,她說:「她還在部落裡。對了!她弟弟週四嫁女兒,妳來喝喜酒!可以看到她,趁機談些往事」。

     現在很多部落的喜宴設在活動中心,而那天席設新娘阿姨開的民宿廣場。走到位在小山坡的喜宴場地,立即發現喜酒是自助餐形式,從台中來的外膾人員,早就把桌子排好,熟食也放入不鏽鋼的菜盆內,只有炸物是現做。

     更讓我訝異的是:新娘竟然只穿白色洋裝,漂亮的臉龐沒有脂粉,她只在胸前別了「新娘」的胸花。我發現新郎和新娘不停的在會場穿梭,不特別注意,還以為他們也是賀客。

自助餐由新人監督!  

新郎是屏東縣來義鄉的排灣族人,不在部落辦喜宴,而是租了兩輛遊覽車,請親朋好友一起來布農族喝喜酒。這點我很詑異,因為排灣族人極重視婚禮的排場,竟然放棄傳統習俗,那要多大的勇氣!

     當屏東的親朋好友進入會場,時間接近正午,牧師禱告後,喜宴開動!這種各取所需,一盤吃完再拿的自助餐,不管排灣族人、布農族人,大家都很熟練。可見現在的原住民,早就見多識廣!

愛吃什麼;就拿什麼!  

     當大家填飽肚子,司令台上才出現政治人物,但也僅一位。外就是男女方長輩的祝福,真是簡單、清爽。

新人和雙方家長亮相  

        我想起到屏東部落婚禮,先是等大人物到,然後一堆政治人物的官話、再來族中頭目祝禱以及婚禮秀,都讓坐在椅上的賀客饑腸轆轆。

     其實排灣族的婆婆媽媽對家鄉婚禮的繁文縟節很不以為然,因此對布農族的作法很欣賞,認為吃自助餐是好辦法。只是她們有勇氣突破傳統嗎?

     聽好友說,新娘和新郎參加一個不知名的基督教會,因而摒棄傳統做法。更難得的是:喜宴不供應酒,也沒有卡拉OK。更難得的是:要求賓客分別處理垃圾和廚餘。

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風,我想該是出自這對新人的創意與堅持吧!
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ang0802 的頭像
    wang0802

    王蜀桂的道聽塗說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