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            今年三月最後一天,我和三位好友結伴旅遊,我們先搭火車到台南,再坐88公車到七股鹽山。我在台鹽販賣部看到鹽滷,一瓶100元,這價錢讓我訝異。

鹽山的鹽滷瓶.jpg  

      因為已作古的友人,多年前體力不錯時,曾託人去台東買鹽滷做豆花,據說一瓶要幾百元。友人是廚藝高手,沒想到在「鹽滷做豆花」上踢到鐵板,做了多次都以失敗收場,她最後放棄嘗試。

        同行來自重慶的江姐,對鹽滷的品質極讚賞,立刻拿了一瓶,待暑假返鄉度假時,可做豆花。我習慣用果汁機打黃豆,再煮成豆漿,如今買瓶鹽滷,照說明書做豆花,算是升級。

        我拿鹽滷時,看到旁邊放著「豆腐木模、鹽滷、紗布」,正在特價。雖然當時沒想做豆腐,只覺得木模不易找,趁便宜就買一組帶回家。

        從鹽山買來的戰利品,直到八月初才想到開箱試試看!我的目標是做豆花,一看說明書就傻眼,因為它為消費者設想,省去手做豆漿的麻煩,直接買現成的豆漿即可。說明書負責任的註明:豆漿的濃度要夠。可惜的是:說明書並沒告訴消費者,那家品牌達標。

  「濃」這字很抽像,很多人喜歡在市場買豆腐工廠出來的熱豆漿,多半認為既便宜又濃郁。友人做豆花的豆漿就是來自市場,我總認為她失敗的原因在於豆漿不夠濃。

   我要找出黃豆與水的比例,才能往下做。生在這時代的人很幸運,只要有耐心,不怕費時,就能從網路找到答案,我從無數的文章中,找到做豆花的黃豆與水比例為18;做豆腐的黃豆與水比例為17。可是也有配方的比例更少。

剛熄火的熱豆漿.jpg  

        在此先說黃豆,在三鳳中街的店家,一般黃豆(即基因改造豆)一台斤20元;非基因改造黃豆30元;加拿大有機黃豆50元。自從發現有機黃豆不貴後,我買黃豆就選有機的。

        初次試做豆花,我只秤了100克的黃豆,加了800ml的水煮豆漿,我照台鹽說明書先將5ml鹽滷放入鍋內,再將熱豆漿沖入,再放電鍋蒸。結果是水與豆絮,不是我要的豆花。我只好把做豆腐的木模拿出,浸水的紗布舖上,再把豆絮填入,水壓出後變成像豆腐乾。

我把說明書細讀,才發現台鹽因用市售的冷豆漿做豆花,因此要加熱;我用熱豆漿就不對了!第二次做,黃豆加倍為200克,水為1400ml5ml鹽滷,結果和第一次相同。豆子多了,壓成豆腐比較大,也很紮實,味道像老豆腐。

鹽滷和豆漿結合中.jpg  

        這時我覺得做豆腐似乎比做豆花容易,可是我仍想做豆花,找出書來看,做豆花要加地瓜粉。我再上網查,甚至找到做傳統豆花販賣,有幾十年經驗的老師傅錄的影片,古早味豆花都要加地瓜粉的。

        彼岸沒有豆花,只有豆腐腦,而且是鹹口味。豆腐腦和鹹豆漿有點像,但它更像沒壓水的豆腐。我這時有點明白,豆腐腦和豆腐是一家人,一是原始長相;一是脫水減肥後的身材。而台灣古早味豆花,似乎與豆腐工廠無關,而是各家依祕方自製的美味產品。

        兩次經驗讓我有做豆腐比做豆花簡單的錯覺,乾脆專攻豆腐好了。第三次我用220克的黃豆,1000ml的水,5ml的鹽滷。這次沒有水與豆絮分離的現象,水仍是乳白色,我以為很成功,沒想到只壓出小塊嫰豆腐,溼布上都黏著豆泥。

        我以為豆漿濃度不夠,接著兩次試做,黃豆仍是200克,水限在1000ml以內,鹽滷5ml,相信豆漿絕對極濃,結果根本無法過濾,成品較像豆腐腦。

溼棉布套豆腐模.jpg  

        我再上網找資料,研究失敗的理由:我以為壓的時間短,放的重物不重……豆腐達人說:只靠人力壓即可;有人說:豆漿要分離出清澈的黃水,如果都是豆漿色,是鹽滷量不足,要加鹽滷。

        莫非問題出在鹽滷的量不夠?我再做實驗,這次黃豆200克,水1200ml,鹽滷8ml靜置半小時的豆漿,果然分離出清澈的黃水,接著壓出豆腐。

豆腐腦入模.jpg  

        我終於知道多次失敗的盲點在:我只想到豆漿濃度,卻沒想到鹽滷和黃豆的比例。也就是我只想到減水,濃漿就萬無一失,那想到200克黃豆,只加800ml的水,卻做不成豆腐。

壓制排水中.jpg  

  原來讓豆漿凝結的鹽滷的量更重要,我猜台鹽公司負責賣鹽滷的部門,他們可能只用現成的1公升豆漿做豆腐,從未用黃豆做過,因此沒有顧到想從豆漿做起的資訊。

        目前我能確認做豆腐的黃豆與水比例為17;鹽滷的量以1000ml的豆漿,加6ml為標準。我的手作豆腐之路,還有待精進,目前只算做出可以吃的豆腐。

我的手作豆腐.jpg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