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原來該是城市土包子的我,只因有對在農村賣飼料的好友夫婦,才有機會到高屏地區的農村走透透!這幾年他們夫妻常在大樹鄉曾家養豬場出入,託他們之福,我又認識現代農村居民的另一種樂活。

     我第一次到位於大樹鄉的曾家豬舍,是好友送一棵麻豆白柚的樹苗,那時只看到一片泥土地,以及長條鐵皮屋。另一顯眼的建築是巨大的飼料攪拌槽,我從走訪農村的經驗,知道主人的豬養的多,採購各種雜糧,再攪拌成飼料,這樣比買現成飼料便宜。

後來又去幾次,才看到豬舍,原來與敞開的工寮有扇鐵門,只要開門就是豬的宿舍,當然異味也跟著散發出來。奇怪的是,關上門幾乎聞不到臭氣!我猜那鐵皮工寮,該是坐北朝南,風從北往南吹,位於南方的豬舍,氣息自然不會逆風而上。這也是工寮客廳,能成為該村銀髮族愛去的重要理由。

聽好友敘述:主人在養豬之餘,歡迎朋友去泡茶講古,中午常煮大鍋麵招待。沒多久朋友開始你買來十斤乾麵;我拔自家種的菜、香蕉、鳳梨;他帶來豬肉等食材。後來甚至變成快到中午,有人主動找出食材,或煮麵或炒米粉,然後像在家一樣,拿著碗筷共進午餐。比起都市許多養蚊子的活動中心,這裡真叫人感動!

     民國一百年元旦的清晨,好友問我晚上是否有空?曾家豬舍當晚有自助餐會。想到要在豬舍前,吃自助餐那是什麼滋味?好奇心讓我毫不猶豫的答應邀約。

     沒想到自助餐的食材也是自由認捐,好友夫妻一早就到旗津魚市買海產。我們到豬舍後,他們趕快缷貨,立即清洗處理,我才看到有做生魚片的鮮魚、白蝦、紅蟳、海瓜子、鳳螺。看來他們花了不少錢!

     原來冷清的簡易廚房,今天可熱鬧了!除地上多了大鍋、大盆外,一大袋的現採玉米、大包綠豆芽和韭菜、蘿蔔……那畫面好似總舖師要辦桌。主人調來兩位表妹做幫手,連表妹的媳婦也加入廚師的行列。

我這又發現在篷子前,有個簡單的燒木柴的爐子,爐上架著老式的煮鍋,而爐前還有一支煙囪,真是奇特的造型。這個爐灶似乎專為需長時間熬煮高湯而設,木柴在火爐工作時,幾乎吸引大家的目光,隨時有人為爐子加木柴。這個爐子讓我想起小時候過年時,家中也常會拿出泥爐,以柴火來蒸年糕、粽子。

     好友夫婦下午有事,我隨他們離開豬舍。當我們五點多再來時,彷彿「阿拉丁神燈」重現威力,因為原在地上或冰箱的肉品和青菜,都已成為佳餚,擺在長桌上。

    一眼望去,一大盤黃蜜蕃茄、炒粿條、麻油雞飯、膾白菜、沙拉、炸芋丸、生魚片、白灼蝦、炒鳳螺、炒紅蟳、蒜香海瓜子、炸杏鮑菇、玉米。湯則有味噌鮮魚湯、以20瓶米酒煮的雞酒以及排骨蘿蔔魚丸湯。

     這是沒有長官致詞;沒有主人及來賓客套的餐會。菜上桌了,你想吃就拿起碗筷(自帶或主人家的),一道道菜品嚐。因為份量多,儘管來來往往的食客有幾十人,菜餚仍剩下不少。

     我對農村媽媽的廚藝極好奇,嚐過後覺得味道極佳,比起許多辦桌來說,滋味有過之而無不及。想來食材新鮮,以及媽媽們掌握現代人清淡的口味,是成功的最大理由。

     另一個驚奇是自助餐不僅有食物,還有百萬級的卡拉OK音響設備和螢幕。原來提供此設備的人,也是他們的朋友,本身就是以流動的舞台車為業,由於進曾家工寮的路太小,卡車開不進,只好將器材搬到現場。

    好友說:「這套音響比一般KTV的音質好太多了!」我發現許多食客志不在吃,而是唱個痛快!匆匆吃幾道菜,趕緊拿起麥克風,一曲接一曲的歡唱。大多數食客毫不吝惜的以熱烈掌聲回饋。

     國台語流行歌曲對我來說,都一樣陌生,而台語歌曲又更無知,因此幾乎都是初聽鄉人喜愛的歌。我發現有兩三位歌喉極佳的唱將,據說他們幾乎天天以唱歌做主要娛樂,難怪有此佳績。

當晚食客大多是大樹鄉人,但也有遠從屏東里港過來,想當然四輪車不少,機車更多。幸好主人家的院子夠大,又因是小路的盡頭,晚來的汽車還能停在道路旁。早到的我們,朋友的車停在庭院深處,只有等外圍車疏散了,我們才能離開。

雖然曾家豬舍遠離村莊,但大家都遵守在十點以前收攤。也因此我們留守到曲終人散,才向主人告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