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 烏魚是生長在溫暖海域的鯔科魚類,全球鯔科魚有70多種,大陸及台灣海域發現20多種。地中海沿岸(西班牙、義大利、北非、埃及、希臘、土耳其)都有把烏魚卵鹽漬、風乾的保存手法。據說鹽醃烏魚子技術源自腓尼基人,隨著航線把鹽漬法傳開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多年前,我看某篇文章,作者猜測台灣烏魚子的長相和做法來自地中海。我在網路搜尋,終於發現出於韓良憶寫的《吃東西》。「從地中海到台灣海峽」那一篇,就是我記憶中的文章,我也幸運的在書架上,找到這本書。

        她在文中說起早知義大利的薩丁尼亞和西西里都出產烏魚子,卻不知法國普羅旺斯也吃烏魚子。至於吃法,她說:「這裡烏魚子未經炙烤或油煎,基本上是生的,味較腥、略鹹,質地則偏乾,甚至有點硬,加點油和酸檸檬汁,有滋潤、去腥的效果。」

 

她回憶阿嬤到產地挑選大的烏魚卵,請高手加工,以及炭烤烏魚子的美味。文末她說:「我不知翻了多少資料,都得不到定論,倒是讀到,地中海一帶早在三、四千年前便有類似食品,據信是腓尼基人所創製。南歐諸國至今仍視烏魚子為美味……」

 

韓良憶以「說來說去,會不會搞了半天,不論是中國、日本或台灣的烏魚子,統統是地中海文明的遺緒,難道說,我在普羅旺斯吃到的乾硬烏魚子,才是它的本色。」做該文的結束。

 

我在網路找到住在美國的台灣人文章,她在亞瑪遜網站發現來自義大利薩丁尼亞的烏魚子,長相和台灣烏魚子一模一樣,於是下單採。烏魚子寄來後,她照台灣傳統做法處理,味道和台灣極相似。

 

我又看到一位移居薩丁尼亞的台灣人,在當地乍見熟悉的乾烏魚子,令他驚訝萬分。他的阿嬤是最會做烏魚子的茄定人,媽媽自稱是台南最會買烏魚子的專家,所以他也算烏魚子饕客。當他母親嘗過薩丁尼亞烏魚子後,竟認為比台灣烏魚子好吃,更令他訝異!

 

        該文也提及當地漁民將烏魚卵漂洗淨後,以鹽漬,經過曝曬和風乾程序炮製。但也有人說:「洋人不曬烏魚子,使用乾燥箱來加工,只需45天完成加工的工序」。而不管亞瑪遜網購烏魚子,或在薩丁尼亞買烏魚子,價格都不便宜。

 

今年春節前,電台的美食節目介紹蜜臘烏魚子,我上網看,發現它的外表很像起司,不久迪化街也開始賣蜜臘烏魚子。我在古狗打上「進口蜜臘烏魚子」,出來的都是廣告,有進口貨也有口湖生產的蜜蠟烏魚子。打「蜜臘烏魚子」,幾乎都是口湖烏魚子的資訊。

 

怎樣找到介紹「蜜臘烏魚子」的歷史、做法及產地的資訊呢?我打「希臘式烏魚子」或「希臘烏魚子」,才能找到相關資訊,但因轉貼或引用的資料雷同,真正有用的資料其實很有限。

 

我在古狗爬梳幾天,對「蜜臘烏魚子」總算有點認識,說到它的起源,傳說公元300多年,希臘漁夫為君士坦丁大帝做的,皇帝很喜歡吃,於是成為拜占庭宮廷的貢品。

 

直到今天,愛琴海週遭的漁民(希臘、土耳其、南法小漁村……)每逢烏魚季,仍然用手工鹽醃、日曬,壓實後淋上一層淡黃色蜜蠟(或白蠟)封存。目的除隔絕空氣以保鮮,也讓產品略帶蜜香。

 

香港美食家蔡瀾在台灣,吃過頂級的烏魚子,覺得好吃得很。後來在歐洲吃到「蜜臘烏魚子」,更驚為天人。他在死前必吃的清單有「烏魚子」,但註明產地為「烏魚子要選希臘島上的,用蠟封住,最為美味,把日本、台灣、土耳其的都比下去。」

 

蜜臘烏魚子的食用方式,不需煎烤,切片後剝除環狀蜜蠟,即可直接吃。它的口感偏軟,風味較台式烏魚子優雅,且有層次。難怪蔡瀾為它傾到。

 

雲林口湖烏魚養殖業,經過幾年的研發,於2016年成功的做出台版「蜜蠟烏魚子」,售價是傳統烏魚子的幾倍,目前八成外銷日本、香港。

 

我一直以為歐州的「魚子醬」,都是來自裡海鱘魚卵。其實所有品種的魚卵都可做魚子醬,只是鱘魚卵最正宗,也最昂貴。

 

我在某篇文章讀到2012年以前,巴西每年有12個裝滿烏魚卵的貨櫃,100%賣到台灣。近年西方以鱘魚卵做的頂級魚子醬,因捕撈過度,魚群快速減少,已列為保育動物,於是以烏魚卵來替代。這幾年,巴西抽出7個烏魚卵貨櫃,改賣到歐洲。所以如今有的烏魚卵,加工後變成魚子醬,這該是我們想不到的新現象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