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第一社大在旗津中華社區開辦多元文化課程,主題是從「印尼飲食看文化」。

由於我對此課程教學內容的好奇,加上負責教學的旗津姐妹都很熟識,我打聽到上課時間是星期三晚上七點。

我在620分上了原來50路,如今改為「五福線」的公車,再轉渡輪,下船後走了10分鐘的路程,終於到了目的地,那時才過7點,學員多半已來到。

原以為社區中心該有像樣的廚房,可以做教學場所。沒想到我又看見臨時拼湊的廚房─一張大桌上放個架在三塊老磚上的快速爐,桌的另一角有個電鍋;另一張桌子則放當天要用的香料和食材。唉!社大開辦烹飪課,為何不找有設備的場地?因陋就簡不僅讓老師難以操作,久站的學生也無體力細看!

聽說有兩位老師,我以為她們同時出現,卻只看到一個陌生的姐妹。她教印尼炒蝦、湯麵、糯米糕。社大提供兩張講義,內容只有材料的名稱和份量,沒有做法,這點我不介意。可是美食沒名字,就是最大的敗筆,因為一份標題是「蝦醬」和「A麵」,糯米糕卻寫「點心(蒸的)」。不知是何人為她寫的食譜?

她的手腳極伶俐,三種不同的美食,同時進行。學員不細心觀察,勤寫筆記,根本搞不清料理的始末。或許她們的用意,是為保護印尼烹飪的竅門,我這局外人真的搞不通!

配麵的高湯最早登場,老師先爆香蝦米,再加肉桂棒、丁香粒、荳蔻粒,然後加水煮沸,熬煮至香味四溢,即熄火。湯在爐上時,她把洗過的糯米加入椰漿、香蘭葉,放入電鍋煮。飯熟後,再放切片的椰糖於白飯上,再按鍵。

     接著她做炒蝦的醬汁,以蕃茄、辣椒、紅蔥頭、蒜頭為主,放進果汁機打。我發現印尼姐妹極會使用果汁機,未認識她們之前,我只會用果汁機打水果,頂多是煮熟的紅豆,從沒想到果汁機用來打辣椒、紅蔥頭、蒜頭。

     更令我訝異的是:果汁機裝得滿滿,還能打下去!我只敢半瓶半瓶的打,真是太沒用了!

     熬汁的當時,我們幫忙剝雞蛋,我還以為雞蛋要放進紅色的醬汁中,答案卻是和煮熟切塊的馬鈴薯、綠豆芽和川燙過的黃麵一塊吃。而加蝦片也是這種麵的特色。我想起曾看秋娥吃過這種麵,這真是中印混搭的吃法。

     開始吃麵,學員端著碗到有冷氣的大教室享受美食。他們忘了老師還要炒蝦,而這道菜是學員一人交一百元,請老師買蝦來做。分兩次炒的蝦,第一盤上桌,學員趕緊分食,連請旁觀者品嚐的客氣話都吝於出口。當第二盤起鍋,學員才發現蝦還不少,仍沒人想讓未交錢的旁觀者品味。

     我想起我們在女青年會的烹飪課,我們交的材料費、學費比他們昂貴多了,如果有客人來觀摩,老師和同學都很熱情的請客人分享。

     當糯米飯起鍋時,學員仍躲在冷氣房享受晚餐。我突然發覺,老師變成外燴的廚子,學員都是食客,她們只在乎東西好吃嗎?吃得飽嗎?一百元的蝦能帶多少回家?

印尼飲食文化?華人怎樣結合印尼的當地食材,也就是移民的故事,根本不存在他們的腦海中。「多元教學變異國美食品嚐會」不該是社大的目標吧!

     (這是陳年往事,我只想就事論事,提出我的看法,希望為提升外配能力前,最好先舉辦職前訓練!我感覺這一年來,飲食與文化似乎不那麼流行!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