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世紀前,印尼華僑友人返鄉回台後,煮了一鍋印尼風味的咖哩雞和我們分享。她是用咖哩粉和椰漿調味,那香味一直留在腦海。當年台灣要買到好的咖哩粉,是很不容易的事。

  過了不知多少年,日本咖哩塊在百貨公司、超市出現,想吃咖哩雞、咖哩牛肉變成非常方便的事,滋味亦佳,不知不覺我忘了尋找好咖哩粉的心願。

  當我認識馬來西亞籍的愛玲後,和她談論咖哩美食,我才曉得咖哩粉是幾種香料的綜合,其中以薑黃粉最重要。而印度是全球薑黃產量最多的地方,東南亞各國也盛產薑黃。

薑黃花  

 

  我們習慣到中藥店買香料,有個朋友從中藥店買來的薑黃粉,顏色深不說,聞起來有股濃濃的中藥味,少了香氣,和超市、賣場買來的薑黃粉迥然不同!

  當時我已看過NHK拍攝的美食文化2「印度咖哩」VCD,主題雖是咖哩,但重心卻在薑黃,片中記錄南印度農夫,採收薑黃後,先清洗薑黃,再上鍋煮熟,然後放在陽光下曝曬到乾透,才大功告成。

  我在網路上查到中藥對薑黃的處理,是採收後先揀去雜質,用水浸泡,撈起,潤透後切片,晾曬。我想兩種薑黃乾燥法不同,磨成粉後風味自然不同。我絕沒想到:其實這兩種薑黃不是同一品種,這是我最近才被告知的。

  話說好友月女的農地,幾年前種一棵薑黃,當年大豐收,她送我不少顏色近橘紅色的薑黃。其實我家屋頂也種過薑黃,顏色卻是淺黃,和她家的薑黃相比,我得承認她的是大黃,我的是小黃或比小黃更差的品種。

  我還有另一種感受,那就是她家的薑黃顏色深不說,散發的氣味也濃烈,我總覺得有股樟腦味加中藥味;而我家新鮮的黃薑,卻沒有那股濃郁的藥味。前些日子我還在想此事,總覺得它的藥味太重,感覺其中有蹊蹺!

  至於我們薑黃植株的來歷,她的是曾種過外銷薑黃友人家的優良品種;我的則是三鳳宮旁青草店買來的薑黃,一幅營養不良的模樣。因為薑黃放久已乾癟,我將它丟進樓頂的土裡,沒料到它發芽成長,同一塊地年年冒出薑黃植株,去年竟開了白花,令我十分驚喜。

薑黃植株  

  十多天前,我在月女手機內,看到紫紅色的薑黃花,我覺得很奇怪,因為我種的薑黃花是白色。幾天後,月女告訴我:「我問專家,得到『薑黃開白花,所以妳種的是薑黃;我的是另一品種』」。

  我想起去年為《鄉間小路》寫薑黃時,我在網路上查到薑黃、鬰金、莪朮三種外表長得很像,卻是不同的品種。難道月女種的是鬰金嗎?我先找鬰金開的花樣貌,果然和月女手機中的影像雷同,所以她種的該是鬰金,也有人叫野薑黃。

  我最早在網路上找薑黃的訊息,得到薑黃也叫鬰金;日本也以鬰金稱薑黃,所以我一直以為薑黃=鬰金,原來我一直被誤導。這幾天我看遍網路上有關薑黃與鬰金的資訊,發現國人只對薑黃素的功效感興趣,對如何分辨同屬薑科薑黃屬,卻不同種的表姐妹?一點興致都沒有,真是奇怪!

  這時就得依靠薑黃與鬰金的拉丁名字,來分辨它們的關係。薑黃為Curcuma Longa;鬰金為Curcumaaromatica可見它們是不同類的植物。據說薑黃在唐朝時即傳入中國,當時是以藥用為主,叫做鬰金,原因是『鬱金』的『鬱』指『停滯』;『金』指肺,所以『鬱金』中藥材名字的原意,為治療肺部的瘀鬱。

  怎樣分辨薑黃和鬰金?先說開花的狀況,薑黃的花,從葉子基部側面伸出,開出白黃花;鬰金的花從葉叢中間伸出,有時只開花不長葉;鬰金的花有紫紅、粉紅、深紫、白等色彩。有人稱薑荷花,頗受消費者喜愛。

  再說塊根,薑黃的色澤淺黃,有薑味和柑橘香,及淡淡的柑橘味;鬰金塊根的色澤像胡蘿蔔,散發濃濃的樟腦味。資料說鬰金的精油含量高,適合提煉精油,印度就以它來萃取精油;顏色深,當染料也不錯,半世紀前日本人在台收購大黃(即鬰金)主要的是做蘿蔔染黃的顏料。

  鬰金對三高、痛風、糖尿病、過敏、便祕、腹瀉、腫瘤都有幫助,藥用價值更受重視。它較遜的是食用,目前西方人少用鬰金作辛香料,也就是做咖哩粉的薑黃粉,基本上都以印度產的薑黃為主。

  米禮鹿在網路上談台灣人對鬰金和薑黃,算是最深入,他說:「有些薑黃該是鬰金,有些鬰金可能是薑黃……以鬰金或薑黃精油來說,農家不一定知道自己在種啥!原料商不一定知道自己在買啥!蒸餾商不一定知道自己在蒸啥!精油大盤商也不一定知道自己買到了啥!……更別提後端的消費者。」

  我從網路上閱讀薑黃與鬰金的資訊,發現大多數都將兩者混而一談,米禮鹿的評論真是中肯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