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教育部高官說出「外籍媽媽孩子生得太多,素質欠佳……」一席話,引起一陣譁然,媒體更是大加撻伐。以我這一年來,和因婚姻而來到我們周遭的新移民女性(其中包括菲律賓、泰國、印尼、越南、柬埔寨、中國等國),近距離交談、交往的觀察心得;以及曾和外籍婚姻仲介公司的深入訪談,我得到的結果是:我們社會,特別是媒體,對新移民女性太不友善,許多報導角度不僅偏差,還充滿歧視,比如她們父母為錢賣女兒、嫁老兵的大陸女子眼中只有錢……的文字或畫面。而最易與她們接觸的販夫走卒,在媒體對跨國婚姻支離破碎的渲染及洗腦下,對外籍媽媽的態度除了輕視就是粗暴。在先入為主的影響下,多半從媒體接受訊息的高官、富豪、知識份子,腦袋對外籍媽媽的印象,自然是負面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四十年前,我隨著教會團體,到南投縣仁愛鄉過坑部落遊玩。那是個布農族的部落,當時是甲種管制區,一般人幾乎不可能進入。後來,有個泰雅族的女孩加入我們的團體,東北籍的修女,背後談起她,不管言語或表情,總露出輕篾,原因就在她是「化外之人」。

     這點讓年輕的我,大惑不解,因為耶穌不是說我們都是神的子女,大家一律平等,她們為何歧視山胞呢!幾年後,美國神父要在台中市,為在都市工作的山胞服務,我自告奮勇的接下這樁拓荒工作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開放大陸探親後,我先後到大陸十多次,從紫禁城、蘇州園林、上海、西湖等都會名勝,到偏遠的大理、黃山、九寨溝……,都留下足跡。我的報導經驗,讓我對故國山河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特別留意,我發現中國人與「樹」有仇,只會砍樹,不會種樹,更不會在住宅、街道種樹。

     先說巍峨壯觀的紫禁城,從天安門進入,只見到中路那氣勢雄偉、金碧輝煌的宮殿,以及兩旁皇后、嬪妃居住的小廂房,卻沒見到一棵樹。炎夏季節頂著大太陽,一步一腳印的參觀皇城,對慕名朝聖的觀光客,真是酷刑。號稱有九千九百間房子的紫禁城,只有小小的御花園有點綠意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「妳們沒搞錯?端午節過了才包粽子。」我告訴朋友週一下午的活動,得到答案竟如出一轍。我忍不住想:誰規定只有端午節前才能包粽子,難道只許商人天天包粽子?從這點可看出一般人僵化的思考模式。

     這時我突然想到:週一文蘭、淑玲、氏貞都要上班,有幾人能來包粽子?芝音打電話問秀瓊,她已採購所有的材料。我想頭已溼了,就徹頭徹尾的洗吧!

     我在返大陸探親前,在「家樂福」買了一斤粽葉。頭天晚上以熱水浸泡,第二天清晨起來以熱水刷洗粽葉,發現粽葉大大小小糟透了。芝音、阿柳和我到秀瓊小店時,一眼就見到景雯正在切香菇、素肉,看她吃力的拿刀,可知是位遠離庖廚的現代女子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      乍看「阿成下南洋」五個字,我的直覺竟是:為什麼要看幾十年前僑鄉的故事?讀完歌詞後,才知道它說的是這十年來,美濃男子到印尼娶華裔女子的緣由。記憶中,求學時代(30~40年前)看了不少「下南洋」的故事,也看過以南洋華僑為主題的電影。

號稱僑鄉的廣東、福建沿海村莊,由於山多、田少、人多,少年人發現在家鄉根本活不下去。再看看同村或親朋好友,不少人已到南洋打天下,且混得不錯,於是興起「有為者,當若是」的美夢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我和曲冰布農族朋友到加爾各答,除到垂死之家做義工外,更以窮人方式體驗生活。那天,我們結束在垂死之家的半日服務,一行人走路到地鐵站搭車的途中,突然一位騎腳踏車的東方女子,轉身以國語問我們:「知道地鐵車站在那?」

     我身旁的布農族朋友訝異的問我:「她怎麼有腳踏車?」在我們的認知,很多志工到垂死之家服務,大多兩星期左右,她如何在短時間擁有交通工具?自然引起我們極大的好奇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      「這所學校和傅培梅有什麼關係?」站在培梅中學二樓,旁邊的曲冰朋友問我這個問題。這時我才想到往往你認為理所當然的名詞,對某些人就成為百思不解的迷惑。

培梅中學外貎.JPG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印象中,印度該是四季皆熱的國家,而位處北部,接近喜瑪拉雅山的亞拉格,十二月上旬的氣溫頗涼。我們起個大早,天色還未明就到目的地,因此大家都穿上厚厚的冬衣。

      別看印度人民窮困,「泰姬瑪哈陵」的門票可不便宜,每張票要七百五十盧比(台幣約六百元)。我想,印度人怎付得起這高昂的價格?回家後看印度旅遊書,才知道印度人的門票僅三十盧比,內外之間的差別未免太懸殊了!

售票處.JPG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短短九天的印度之行,除了來回搭飛機兩天,再加上一天一夜的火車行外,我們在印度兩大都市僅逗留六天。在這極有限的時光,我們參與了主日彌撒,王修女發終身願的大彌撒,以及兩台平日彌撒。

不管在加爾各答或新德里街上,路邊只要有聖堂,又不趕時間,我們就進去朝拜聖體,偶爾我會錯覺自己參加「朝聖團」,而非志工及生活體驗。然後想到姜樂義這位平信徒,沒有神職人員的光環,事先很難得到當地教會支援。他卻靠著天主的護祐,印度僑生「歡常」的接洽,竟帶領我們走訪八座聖堂。讓我們這群教友,在旅途中身心靈都照顧到,真是難得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後僅九天的印度行,竟然要花二十四小時在火車上,對想看名勝古蹟的觀光客來說,肯定要嘔死。可是對我們這群想體驗印度平民生活的人來說,就是新經驗、好點子。

        加爾各答火車站是一排古典的歐洲建築,有好幾棟兩層樓房,每幢樓房兩端為三樓,樓頂則有半圓及椎形尖塔,造型簡潔。外牆基本是磚紅色,但是拱形窗戶及陽台,卻是黃色,看來像鑲上黃邊的建築,十分好看。這座至少百年的建築物,在台灣可列入一級古蹟,供人瞻仰;而在印度卻仍擔負重任,成為加爾各答的門戶。

加爾各答火車站外景.JPG 

     火車至今仍是印度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,所以火車站的規模大不說,從早到晚都是人潮滾滾。我們幸好有識途老馬「歡常」的引路,不像台灣必須經過剪票的關卡,直接走進第九月台等車。只是,月台內為旅客準備的座位很少,我們近三十人的大團體,只好在較沒人走動的一隅等待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