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成都之前,才知道我們要去「黃龍溪古鎮」。我對這個「古鎮」是真正的古鎮?或是為觀光而建的偽古鎮?十分懷疑!我印象中成都附近只有「洛帶古鎮」,它什麼時候冒出來?真令我疑惑萬分,因此對它沒有任何期待。

     沒想到才走入「黃龍溪古鎮」大門,那些房舍已流露濃郁古樸的風情。那料到導遊小馮說這一區是新建築群,過了小河上的古橋,那邊的街道才是真正的古鎮,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建築物,都是原汁原味的明清年代老屋。

官方認證碑.jpg

        原來古鎮的門面就是觀光產物,而我這幾天在「黃龍溪古鎮」簡介的網路上搜尋,看到2005年黃龍溪古鎮聯外道路封閉的工程告示,推測當時正在施工。由此可見它成為觀光景點的歷史才十多年,難怪我對它非常陌生。

複刻的東寨門.jpg

  我又從另一篇遊記看到「黃龍溪古鎮規劃為新城區和舊城區,遊樂園、龍潭廣場、步行街都屬新城區」,遊覽車的停車場自然在新城區,所以我們進入古鎮是從偽古街,走到真正的古街及古碼頭。

        至於黃龍溪古鎮的位置,它在成都西南40公里,地處錦江與鹿溪河交會處,因河面寬闊,水勢平穩,從漢代起便形成碼頭和市集,是錦江上水路運輸的重要一站。它是宋代水碼頭重鎮,歷史上這兒曾是舟楫如梭,商家雲集,人文薈萃的寶地。這就是黃龍溪古鎮,敢大聲說是「千年古鎮」的根據。

黃龍溪畔的古碼頭.jpg

  既然是千年古鎮,為什麼民居都是明清建築,只有三、四百年的歷史?其實史料上的古鎮,本來在錦江的對岸,因為一場大火全部民居都被燒燬,於是古鎮居民搬到現址再重建家園。

        當鐵路、公路成為主要的交通要道後,靠水運繁榮的黃龍溪古鎮於是沒落,也因此讓它逃過被拆除或改造的厄運。它至今保留較完好的古鎮格局,76套川西民居分布在7街9巷中。

        「黃龍溪古鎮現存民居,主街道由石板舖就,兩旁是飛檐翹角,杆欄式吊腳樓。烏黑發亮的門板,古色古香的招牌,透著濃濃古意。彎彎曲曲街道,兩旁是木結構的兩層樓房,樓下臨街是店舖,2樓是住宅,靠近河邊的做生意。古鎮以古街、古樹、古廟、古民居……著名」以上的文字,是我從百度或維基百科的黃龍溪古鎮簡介中,整理出的輪廓。

清幽的街景.jpg

  而我盲訪該鎮看到及感受又是什麼呢?最近我細看下車時拍的景區圖,整個黃龍溪古鎮園區佔地極大,而真正老鎮的面積不到五分之一,還靠著河邊。如果旅行團停留的時間太短,遊客根本走不到老宅、老街,肯定認為來到偽古鎮。我們在古鎮至少待了3小時,還吃了午飯,仍覺得時間不夠。回想起來就是步行街太長,商店也太多,東張西望用了不少時間。

黃龍溪古鎮園區圖.jpg

        終於要講我在古鎮老街看到什麼?先說只要看來漂亮的建築物,猜它是新古屋準沒錯!位於黃龍溪碼頭的東寨門就是新品。老街上的房屋不像文宣上說的「木柱青瓦的樓閣房舍,鏤刻精美的欄杆窗櫺,臨街廊柱瓦蓋垂簷……」般富麗堂皇。

  我看到的卻是樸實的傳統民居,也就是原汁原味的老建築。我在古鎮拍的照片不多,理由是沒法分辨真偽,新城區自然少入鏡。我從有限的照片看出,古街也有貴賤之分,主街該是古鎮最重要的商業大街,路兩旁的房屋牆壁是磚造,及有翹角的屋頂,還有為防火的擋牆,顯得貴氣。

  大多數的街道兩旁商店或沿河的民居,基本上屬全木穿斗結構,牆壁中心是竹片編的籬笆,再塗上黏土,最後穿上石灰外套,於是青瓦、白壁、木柱的老宅呈現我們眼前。由於整個房屋都靠木柱支撐,因此古人對木材的防蛀及堅硬極重視,老街的民居走過數百年,店舖外的撐房木柱,雖然龜裂、斑駁而顯得蒼老,但仍然健康且堅挺佇立街頭。

寂寞的老街.jpg

        老街上的店舖不多,很多老宅以門板隔絕遊客的窺視,在老宅做生意的家數不多,店面的擺設很傳統;架上商品也不新鮮,感覺上是賣給住在本地的居民。我猜想老街上的老宅,住戶應該以原來的居民為主。

  老街也有餐廳,我看到一家仍用古老的灶,飯仍用傳統的木桶蒸飯,放在鐵桶的豆花,該是老法做的。老街的廊下,有家放著石磨,那磨不是做為擺設的裝置藝術,而是真實磨黃豆做豆花。

老街餐廳的老灶、木桶…….jpg

老街的街邊小攤.jpg

  在老街漫步的遊人少,且匆匆走過,原因當然是老街太沒看頭,既無聊又乏味。那像步行街家家店裡有琳瑯滿目的紀念品;表演味濃的一根麵;各種口味的小吃;還有街道中間的潺潺流水,所以人潮都在步行街、龍潭廣場流連忘返。

深受遊客喜愛的龍潭廣場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