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東牛肉是我最早認識的印尼菜,那家小餐廳位在道明中學對面,我在尋奇的心情下,和友人去嘗鮮。吃後我對「巴東牛肉」很有意見,因為幾小塊燉得不爛的辣牛肉,竟然要價一百八十元,我覺得上了賊船。

老闆女兒兼跑堂,解釋那盤牛肉所以昂貴,是因為用了很多香料,加上需長時間燉煮,是印尼的名菜。我不解的是:牛肉既然熬煮好久,肉質為什麼既乾又硬?莫非使用老水牛肉!我與印尼菜第一次相逢,留下不愉快的印象。

等待客人上門的菜.jpg  

多年後,我開始接觸嫁來台灣的東南亞姐妹,接著開始認識各國的飲食習慣及上烹飪課。那時第一社大在旗津開印尼菜的烹飪班;在前金教室開越南菜烹飪班,講師都是新住民姐妹,我兩班都參加。有次旗津印尼姐妹教做「巴東雞肉」,特殊的香味加上美味,讓我對雞肉為何冠上「巴東」感到好奇。上網查才知巴東是西蘇門答臘的省會,巴東的男人習慣外出打天下,巴東人頭腦靈活,做生意不輸給中國人,南洋很多生意都是他們在做。在異鄉的遊子,非常懷念家鄉的飯菜,他們不但自己愛吃﹐也樂於推廣家鄉菜,因此巴東菜傳遍各地。

巴東菜主要以油炸為主,並配上各種香料,如辣椒、咖喱、椰漿和檸檬葉……特別是辣椒,巴東菜是「無辣不歡」,每道菜幾乎都少不了它。巴東人喜歡吃辣與當地的氣候不無關系﹐因為印尼常年高溫﹐巴東又處在炎熱潮濕的海邊﹐食物易腐壞,油炸後再加入各種香料,這樣可以放好幾天而不變質。其實大多印尼人,都習慣先油炸,再以香料燉煮,差別在各地的食材及香料的不同。

佳餚供應基地.jpg  

巴東菜還有一特色,那就是菜餚早早做好,等待客人選菜。因此到提供巴東菜的餐廳,上菜的速度比速食店要快。因為只要客人一坐下﹐服務員就端上好幾個甚至是十幾個盤子﹐一直把桌子擺滿。滿桌的菜,不是「強迫中獎」,而是看客人的喜好,想吃什麼就吃什麼﹐不吃的放在一邊。飯後工作人員算總賬,不必擔心自己忘了吃什麼,也不用問價錢﹐只以空盤子來結賬。

2009年我去印尼半個月,行前以為有機會見識道地的巴東菜。沒想到華人上餐廳的第一選擇只有中餐,絕不考慮巴東菜,但可以請家中傭人去買巴東餐廳買回來。我那次可說是入寶山而空回。

這次印尼行是印尼日惹籍的蘇神父帶隊,我們從高雄經香港轉機到泗水,進關後坐遊覽車,從機場走了一個多小時,才到當晚住的飯店附近吃晚餐。一進餐廳我馬上發現這是我朝思暮想十多年的巴東菜,因為我看到長桌上,擺了幾十盤不同菜色的佳餚,還有旁邊站著兩三個穿白上衣黑長褲的工作人員。我們一坐下,小帥哥立即上菜,大家面前擺滿了不同色彩、形狀的美食。

工作人員端盤.jpg  

同行的團員發現還沒點菜,十幾盤佳餚已擺滿桌,他們對那畫面搞糊塗了!再看每人面前了水的不鏽鋼碗,水中有片檸檬,他們更不知所措。蘇神父說:「不是所有的菜都要吃,你們吃過的菜才算錢;不吃就不要動!碗裡的水不可以喝,那是洗手用的。」

我在台灣印尼小吃店吃過次數不算多,但比起團友們算是有經驗些,我最推薦巴東牛肉,大家一嘗,果然異常美味。只是有人覺得像牛肉乾,我說巴東牛肉或雞肉,可說是乾咖哩。印尼人愛吃的樹薯葉、木瓜葉、嫰波羅蜜、天貝、臭豆,都在餐盤中出現,我一一解說,同桌伙伴對我為什麼瞭若指掌感到好奇?我說這是花了十多年時間認識香料,也繳了不少學費得來的常識。

開心的享用美食.jpg  

其實還有不少巴東菜或做法,我都很陌生。原因是台灣的印尼店,因食材的取得不易,推出的菜色有限。加上多是掛上「爪哇菜」的招牌,和巴東菜還是有所不同。有盤黃顏色的菜,我從沒看過,神父說是「牛腦」,大家的觀察不是腦,該是魚卵。用筷子撥散後,發現它果然是魚卵。連道地印尼人都會看錯,何況我這個紙上談兵的異鄉人!

我從網路看到的巴東餐廳,建築簡陋,桌椅破舊,巴東菜放在不鏽鋼盤中,工作人員自然不穿制服,這種餐廳是夜市等級,消費者以勞工為主。而我們去的巴東餐廳,位在大馬路邊,尖尖的屋頂造型,告訴路人它是巴東菜餐廳。至於餐廳的店面寬敞,設備先進,處處都極乾淨。

巴東餐廳的標誌.jpg  

最後店員端來現烤的沙爹羊肉,這是我吃過最美味的羊肉串,除了醃得入味外,還有淡淡的煙薰味,真是好吃!

因為在飛機上已吃過晚餐,這晚令人舌尖驚嘆的巴東菜,大家都只淺嘗,但回憶印尼行,這晚的餐食最難忘!且最最可口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