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多年前,我採訪十多位旗津阿嬤,為她們寫生命故事,因此幾乎每週都過海去旗津。住在當地的印尼姐妹,知道我對印尼菜的好奇,她們帶我去印尼小吃店嘗鮮。我對長得像花生餅的天貝,在不同的菜盤出現,感到好奇,問她們那是什麼?

咖哩中的天貝.JPG  

 

她們說:它叫天貝,是黃豆泡水後煮熟,再加菌種,發酵後的加工品。我覺得做法的納豆有點相似。她們又說,印尼人超愛吃天貝,可說是印尼的國食。

 

我又發現印尼小吃店的天貝,幾乎都是先炸過,再加入辣椒或咖哩中。我在店內看到炸天貝餅;天貝加小魚乾、花生同炒;還有混在咖哩中……我在印尼店,買過當零食的辣天貝,很對我的胃口。我最新發現,印尼華人並不愛天貝,因為在印尼姐妹的活動中,從沒有出現有天貝的菜餚,或許她們覺得天貝太廉,上不了檯面,而她們絕大多數是華人。

炸過的天貝  

 

        當時印尼店就有賣冷藏的生天貝,印象中一包快一百元,我嫌它貴了。加上天貝似乎都要油炸,我又不喜歡在家炸東西,因此有機會去印尼小吃店,我一定挑有天貝的菜來吃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前幾年,我到台北火車站附近的印尼店吃飯,那家店老闆娘是印尼華僑,她會做天貝,瓦斯爐上正在煮黃豆。我沒時間觀看製作過程,只是將畫面牢記心中。

台北印尼餐廳自製天貝,吹涼脫皮黃豆.JPG  

 

        最近每個月陪長輩的印尼看護去INDEX寄錢、買家鄉食品。她每次一定買包天貝,我問她怎樣吃?她說切片後,小火油煎,再加辣椒醬或醬油。原來天貝不是非炸不可!

 

而一包天貝450g60元,比我記憶中的親民許多。我在網路上查到以前300g80元,所以記憶中近百元並沒記錯。更讓我訝異的是,做那包天貝的工廠,居然在台中市清水。最近在車站附近的東南亞雜貨店,出現另一牌子的天貝,410g50元,工廠好像在岡山。

 

最近新發現一家印尼小吃店,賣的天貝又是另一無名廠的產品,看來天貝隨著消費者的增加,加入製作的人多,日後還有降價的空間。三家天貝的味道有些差異,我覺得岡山那家的比較香,第三家做的比較粗糙,我懷疑是店家自製,因為我買到時,它還有溫度。

 

天貝冷藏可放一星期,冷凍可放兩個月,它算好處理的食材。由於黃豆易腐,有次去印尼店,發現冷藏的天貝豆子,出現許多黑斑。雖然有人說黑點還是可吃,但是印尼移工看了就放回。我的結論是店家賣天貝,還是要冒些風險。

 

我終於把天貝列入菜單,從印尼店買天貝,仔細觀察它的結構,就是去皮黃豆及白色菌絲組成的豆餅。以我對它製作過程的了解,它比豆腐、豆乾、豆皮等豆製品都要安全,因為它不需要任何食品添加物保鮮,也不添加任何顏色,難怪歐美素食者視它為超級食物。

 

我最早做天貝,先切片再放在平鍋內煎,煎好的天貝拌上醬油、蒜泥、辣椒,就很好吃。後來我嫌這樣做,有點費工費時,直接將切片或切丁的天貝,加入菜中拌炒,甚至煮湯,也都不錯,因為天貝沒什麼個性,算是百搭的好食材。

炸天貝片.JPG  

 

台灣素食人口卻極多,可是台灣絕大多數人,從未聽過天貝!為什麼以健康為訴求的有機店、里仁、主婦聯盟……至今在那些店裡,找不到天貝?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