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部落格介紹旱藕粉絲後,很想知道它與綠豆粉絲或米粉的口感,有什麼差別。想起我認識它,是從介紹越南農村的節目看到的,於是請在越南做生意的三弟,趁地利之便,買點旱藕粉絲帶回台灣,讓我品嚐它的滋味。

旱藕粉絲.JPG  

        年前三弟回台過年,帶來兩大把旱藕粉絲,他說:「這是北越山區農民種的旱藕,因為無污染,日本商人收購後,再賣給富有的越南人食用。」

 

看不懂的說明.JPG  

 

這兩大把坐飛機來我家的旱藕粉絲,我看它的長相,覺得比綠豆粉絲至少粗兩倍;用手摸它,感覺很堅靭,用力扯也扯不斷,必須用剪刀才剪斷。我想先以冷水浸泡,發現它根本不怕水,所以只好直接放進湯鍋裡煮。

 

煮了好久,試吃兩三次,這粉絲竟還夾生,它的堅強讓我驚訝!我本以為三弟知道如何煮?原來他吃過卻從未動手煮過,所以不知它的特性。還好火攻有效,多花些時間,它終於軟化。

 

這時我才想到上網查「旱藕粉絲的煮法」,得到要用開水浸泡10分鐘,再過水清洗,然後或炒或煮,甚至涼拌都行得通的祕訣。煮熟的旱藕粉絲,條條分明,吃在嘴裡沒有米粉的乾澀感;也不像綠豆粉絲那樣滑溜;更沒有蕃薯粉條的Q彈。它的特色是:久煮不糊!總之!它是很有個性的粉絲!

 

照顧老媽的妮妮,來自東爪哇,她對我為什麼要越南粉絲感到好奇,我說它是食用美人蕉的根,再秀出紅色美人蕉花的照片。她像見到老朋友般開心,接著說:「印尼也有這種花,我阿嬤家的門前種了不少,她很喜歡吃它。現在已看不到它,吃的人更少!」這真是令我意外的發現,原來許多植物在東南亞是無國界。

 

其實原產於南美安第斯山脈海拔2800公尺處的旱藕,因著大航海時代而走向全球。它們很早就在東南亞落腳,直到1948年它們才進入江南、廣西、雲南、貴州。網路上販賣旱藕粉絲的文宣,有人說本草綱目提到它的功效;還有人說幾百年來,深受民眾歡迎,這些都與事實不符。

 

旱藕不挑土,且耐旱,能在貧瘠的石灰岩土地上生長。但它的缺點是生長期太長,一年只能採收一次,即春天種植,10個月後才能採收,經濟效率欠佳。以往農民以稻米為主食,當無米下鍋時,只好靠旱藕充饑,所以它在農民心目中,是端不上檯面的粗食。那曉得旱藕如今成為閃亮的明星,廣西馬山及巴馬的旱藕粉絲,已成為養生族群中的聖品。

 

說到旱藕粉絲加工法,廣西都安瑤族和電視中越南農民加工法一模一樣;而馬山農民的加工法又不同,他們將旱藕粉碎後,加水充分攪拌,過濾後去除殘渣,再沈澱,倒水後,曬乾成旱藕粉。然後將旱藕粉加水拌勻,倒入圓鍋內蒸熟,放涼後成一個灰溜溜的大餅,再以機器切成絲。

 

我在網路上看到杭州附近的餘杭農村,種了不少旱藕,農家也都自己加工。他們的方法和台灣農家做粉薯粉雷同,一次次過濾,得到最純淨的旱藕粉。將旱藕粉調成粉漿,將粉漿倒在熱水上的圓盤內,蒸熟後一片片取下,放涼後切成粉皮或粉絲食用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也在網路上看到有的地方做旱藕粉絲,會加地瓜粉,比例甚至是地瓜粉7,旱藕粉3,這樣吃起來的口感軟糯潤滑。由此可知,純旱藕粉做的旱藕粉絲比較硬。這樣說來,我的越南旱藕粉絲,是非常純的旱藕粉加工的,難怪越南有錢人再貴都要吃它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