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前些日子,從廣播中得知,嘉義梅山鄉的苦茶籽,產量為全台第一。這消息令我震驚,因為以種檳榔為主的梅山,據說也是阿里山高山茶的發源地,何時變為油茶(苦茶籽)基地?

 

  這則訊息,讓我的好奇心大發。想起老家在竹崎的好友,她這幾年常去竹崎一家油廠買苦茶油、花生油、黑麻油;還參觀過榨油的過程。所以我請她帶我去油廠尋找答案。

瑞成的苦茶油  

 

  位於竹崎村中山路旁的瑞成油廠,仍保持前店後廠的傳統,長長的房屋,大部份空間是榨油廠。小小的店面,自家生產的苦茶油、花生油和黑麻油,有玻璃瓶裝和白色塑膠桶(這是黑麻油專用的大桶)兩種款式。還有三個長方形鐵桶,分別裝苦茶油、花生油和黑麻油。在地人來買油,即使買整瓶,也要老闆在他們眼前現打油。

 

  既然是為解惑而來,我問老闆娘女兒林小姐:「梅山種了很多油茶樹嗎?據說梅山苦茶籽產量全省第一?」她第一個反應是搖頭,接著說:「台灣的苦茶籽量很少,梅山好像也沒種多少?」

 

  我回家上網從林試所的資料得知:「台灣油茶樹總面積1000公頃,最大五個產區為:阿里山鄉、信義鄉、三峽區、卓溪鄉、中埔鄉」我猜宣傳者把阿里山鄉和中埔鄉合併為梅山鄉,反正聽眾不會追根究底。

 

  林小姐說她家的苦茶籽來自中國大陸的湖南和廣西,原來中國大陸苦茶籽種植面積以湖南、江西、廣西三省面積最大。她說:「我們請貿易商找品質最好的苦茶籽,當然價錢也貴。我擔心化肥、農藥污染等問題,貿易商說那些油茶樹是野生,且在深山中,沒有那些問題。後來我把苦茶籽拿去檢驗,果然都通過。」

 

  林小姐又說:「好的苦茶油來自新鮮的苦茶籽,我們都是買一年的量,貨櫃運來台灣後,租冷凍庫冷藏(攝氏1度~零下2度間) 。當要榨苦茶油前兩天,才再請貨車運來工廠。當然我們會增加不少費用,但能得到高品質的苦茶油,讓老客戶吃得安心!」

 

  二十多年前,我在農會休息站看到的苦茶籽,長得像褐色且皮膚光滑的帶殼核桃。印象中那一顆顆大核桃在鍋中翻炒,所以我一直以為苦茶籽的硬殼下,就是能榨油的種仁。當林小姐說剝去硬殼外,種仁還有一層殼,我以為像花生膜,她說不是膜,是硬殼,我還是不懂。

 

直到林小姐拿出去了第一層硬皮的苦茶籽,原來有點像迷你版栗子,難怪林小姐起初說它像栗子,我無法體會。其實整顆苦茶籽破殼後,內含五或六粒穿鐵衣的種仁,榨油前不再為它們脫衣。苦茶籽的大果和小果,體形的差別不大,但營養價值相仿,至於風味或榨油率,那天忘了請教。

像栗子的苦茶仁  

 

  此時我想起對烏龍茶籽的好奇,它到底有多大?原來它個子很小,因為油廠沒有樣本,但從林小姐的描述,感覺像蓮子大小。我回家後查到:茶樹9月~11月開花結果,前後才兩個月;苦茶籽在樹上至少掛300天,才能摘取。以我這外行人的感覺,苦茶籽的營養自然比烏龍茶籽高。

 

  我也是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談烏龍茶籽油,它說:「烏龍茶籽是收茶葉的茶樹所長的籽,產量多,最容易取得。通常是茶葉沒照顧好,無法收成才讓其結籽,因此農藥最多,價格也最便宜。」

 

  對這段說明,我有些意見,從網路看茶籽油的售價,有的比苦茶油還貴!我另有些困惑是:台灣茶葉一年四季都在剪嫰葉,怎可能讓茶樹開花結果?何況茶葉現今行情極佳,那個茶農會如此做?倒是「農藥最多」這句警語,是我從沒想過的問題,這個疑問我不知何時能破解!(註:舍弟告訴我,二十多年前他有個朋友是南投縣名間鄉人,當時台灣茶農只收春茶和秋茶,因此有不少茶籽,名間鄉有榨茶油的工廠。現在一年四季都採茶,據說還有不讓茶樹開花的技巧,看來烏龍茶籽的量極少。)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仍保持古法的傳統榨油廠

  1951年瑞成油廠成立,至今已超過一甲子。在沙拉油未問世前,竹崎有十多家小型油廠,如今碩果僅存的是瑞成。林小姐說工廠早期榨油以花生、黑芝麻和豆油、苦茶油為主。

 

  豆油!對我是熟悉的油,因為四十多年前,軍公教配給的油就是豆油。看來濃稠的豆油,有股濃濃的豆腥味,以豆油炒菜,一定要將油燒到高溫,豆腥味才會消失。難怪清清如水,又沒有異味的沙拉油,一問世就得到消費者的青睞。

 

  我問林小姐豆油是用什麼豆榨的油?為什麼那樣臭?她說豆油是黃豆榨的油,因為黃豆直接榨油,不需炒熟,所以有股濃濃的臭豆腥氣。

 

  苦茶油以往的行情如何?林小姐說:「以前人叫『茶油』,多數是小瓶裝,是老祖母的髮油。苦茶油一直不便宜,所以老人家用得很省,直到有了油耗味還在用。那時苦茶油食用,主要是健康問題,除了顧胃腸就是產婦坐月子時用。」

 

  我一直以為榨油廠房處處都是陳年油垢,整房洋溢油耗味,這是我對拜訪油廠興趣不大的主因。林小姐家的「瑞成油廠」,不榨油的時候,像打掃清潔的大倉房,放了大小不等的古老機器,聞不到任何異味。

輾碎機  

 

廠房內有台新式的榨油機,看來有點眼熟,原來它的迷你版,常在市場或觀光區演出。那是全自動的榨油機,從入口投入苦茶籽,不需多久時間,香氣撲鼻的苦茶油就出現了!

 

  這麼好用的機器,在該廠只運轉三次,從此就被主人打入冷宮。為什麼?林小姐說:「因媽媽手斷了,在人手不足下,花了35萬元買台全自動榨油機。誰知這台機器的溫度太高,榨出的苦茶油和以往榨的油,味道差太多。為了堅持原味,我們恢復原來的機器和工法。」

 

  林小姐說:「我家炒苦茶籽的溫度大約40度左右;花生的溫度也不能高;黑芝麻卻要高。多年前,油廠炒黑芝麻,因溫度太高,差點失火,於是現在黑芝麻請廠商炒好後再運來榨油。」

 

  回家後,在林試所的研究中看到:「炒苦茶籽的溫度,在65度以下是『冷壓法』,榨取的油質,能保存大部份營養與抗氧化成份。80度~135度是『熱壓法』,茶油色澤較深,香氣濃郁,略帶苦味。但因經高溫處理,營養成份多少受到破壞。冷壓費工費時,榨油率低,售價高」。原來瑞成油廠的苦茶油,是以「冷壓法」榨油,是優質的好油!但他家苦茶油,去年底漲價後,一瓶563克才550元,還是較別家甚至路邊攤要便宜!

直立的壓油機  

 

  友人看過輾碎苦茶籽的過程,她說機器聲非常吵,林小姐和媽媽都很忙碌,根本沒時間和心情解說。我們這次沒看到機器運作,卻因主人不忙,反而有空為我們導覽。

 

  我從網路查到傳統油車行是採物理壓榨法,即:滾輪式炒鍋不斷翻炒苦茶籽,然後輾碎(磨成粉狀),再放入蒸鍋蒸炊,然後放在圓形大模內做成茶籽粉餅狀,二十塊茶籽粉餅疊起來,以機械重力壓出油,當苦茶油沈澱後,倒出清澄的油即大功告成。

榨過油的苦茶餅  

 

  我還想再去竹崎,最好是瑞成油廠榨油時,才能真正看懂傳統油行,物理壓榨法的製油流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