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   半年前整理書架,發現《絲路上的梵歌》,我記不起那年?在那家書店買的?更忘了我是否閱讀過。或許因為我喜歡梁丹丰有素描的遊記,加上「絲路」兩字,這本書就進入我的懷抱。

最近認真讀這本書,確認以往我只略看幾頁,就束之高閣!最好笑的是,當時決定買這本書時,我對「梵歌」的直覺是:絲路上的石窟、佛寺遺址甚多,算是對佛教文化的歌誦吧!

讀了作者自序後,才發現此書不是一般的遊記,而是佛教徒追尋玄奘取經的古道之旅。原來這是普門雜誌於19959月主辦的「踏著玄奘的足跡─絲路文化之旅」,團長是妙普師父,團員是38位信徒。

因此文化之旅挑選的景點,除了玄奘西行必經之地,還有佛教的重要遺址。先後走訪絲路八次的作者,則是此行的超級顧問,適時解說歷史背景,以及參觀的重點。

     西安是絲路的起點,是我喜愛的古城。書中提到的大興善寺、法門寺及地宮、興教寺、大雁塔……我都一步一腳印的踏過。廿年前的中國,除了貧困,對宗教的管制極多,著名的佛寺多半殘破不堪,有的寺院竟沒有出家師父。

印象中該是大興善寺,連佛經都匱乏,想起它曾經是佛教經書的翻譯中心,就覺得傷感。我一直以為共產黨只迫害基督徒,其實他們摧毀所有的宗教,這也是高行健《靈山》所以獲得諾貝爾獎的主因吧!

我第一次去法門寺,參加當地旅遊團,司機兼導遊只說地宮值得一看,卻沒提佛骨及其歷史價值。當年地宮還保存原貎,佛骨也在玻璃櫥窗內。對一個天主教徒來說,初次看到佛骨,弄不清它的珍貴,當然也沒什麼感動!兩年後再去地宮,不僅貼了磁磚,佛骨也進了銀行保險櫃,遊人再也看不到真品。

更令我想不到的是:幾年後(2002年),台灣佛教界迎奉法門宮佛骨來台一個月,當時許多人跪迎佛骨,超過400萬人進入禮堂膜拜。

該團離開西安後的景點,我都沒去過,但在梁丹丰簡潔的文字,敘述不同古城、廢墟的地形特徵、歷代興衰演變、當年佛教盛況,以及玄奘大師可能走的路線,我彷彿也是團員之一。這真是一本深入淺出,兼具人文關懷的旅行文學傑作。

     本書的封底除了以紅線勾勒的玄奘取經圖外,廿多行的文字,卻把本書的重點全指出。分行短文如下:

玄奘的腳印;猶留求法的餘溫;沿著大師的足音;梁丹丰握筆西行;走入杳遠的歷史……

漢代的葦草,還在;唐時的狼嗥,還在;默照大師夜行的古月,還在;碑林日遲,陽關夕照;佛骨綻光,瑤池夢幻;於是;長情澎湃的文路;描寫速寫的筆路;深沈感喟的心路;皆散花入絲路;交會朝暮梵歌;織錦成書冊。

這是梁丹丰;行旅二十餘年,孤身長征七十餘國;首度與團隊同行;她張開古今肺腑;完成內燃心願;從古道上傳回殊異於往的吟哦。 

    《絲路上的梵歌》似乎已絕版,想閱讀這本好書,看來只有到圖書館找尋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