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到屏東排灣族友人的農地,那塊地據說已荒廢十幾年。在芝音的遊說及親自上山開墾的保證下,主人願意復耕。經過地主和芝音大半年的努力,那塊地終於從荒煙蔓草中重獲新生,也就是成為有人氣的農地。

躺著成長的鳳.JPG  

     記得四個多月前,初去猶如廢墟的農地時,就看到路邊尖尖的葉片中,有小小的果實。我想當然的說:「那是林投果!」芝音說:「鳳梨」。再細看,果然是鳳梨。

     我為什麼會看走眼?自我反省後,找到我錯覺的理由:「山上自生自長的鳳梨,幾乎都是大個子,乍看和林投真的有點雷同;而常見大樹鄉田裡的鳳梨,都是迷你體型,我從植栽的高矮而做了誤判。」

     兩星期前,芝音送了我一粒山上的鳳梨。和身材相比,成熟的鳳梨個子小,但香氣極足。在這顆小鳳梨之前,郭月女送了幾粒不灑化肥的金鑽鳳梨。雖然體型不大,但是削皮後,幾乎沒有果眼。果眼就是鳳梨身上的小釘子,刺刺的。

可是我削這顆鳳梨時,發現它的果眼很深,如果照一般金鑽、蘋果鳳梨的削法,那粒鳳梨肯定要瘦身一半,而我只能啃鳳梨心。

瞧!好大的果眼!.JPG  

     我想起廿年前到昆明,當地削好的鳳梨呈螺旋紋,覺得像藝術品。後來發現東南亞姐妹削鳳梨,也是削出螺旋紋。記得有位姐妹還說:「台灣人真奇怪,為什麼不能削出好看的鳳梨。」我當時也為台灣人缺乏美感而慚愧!

     看看手上這顆天養的小鳳梨,我決定照東南亞姐妹教的辦法,把它那深深的釘子去掉!我終於懂了,為什麼台灣人削好的鳳梨,那樣光滑?因為經過改良的鳳梨,果眼很淺,只要削去薄薄的皮即可!

去了釘的鳳梨.JPG  

     小小的鳳梨,照到太陽處的味道較甜,其他就酸味十足。我怕吃完鳳梨,牙齒全酸軟了,最後把鳳梨、香蕉、酪梨再加一點糖,打成果汁,就容易入口,營養更是豐富。

     我站在那塊漸有生氣的農地,細看路兩旁的鳳梨,成熟的黃鳳梨有四粒。芝音說:「昨天還沒這麼多粒?」主人才說:「剛才砍了路邊的雜草,它就跳到眼前。」

     這就是鳳梨所以酸的理由?它們頭上有大樹或叢林,照到陽光的時間不多,果實要甜很難。也因為太陽公公很少親它們,不用撐傘也都擁有健康的皮膚。而專業鳳梨田,農人都要為鳳梨戴帽子,才不會因陽光太強而皮膚龜裂,失去賣相。

     我本來想叫山上的鳳梨為土鳳梨,可是有人說土鳳梨是兩年生鳳梨,好像也是專有名詞。想起小路兩旁的鳳梨,少有端正成長,多是東倒西歪,好像一群不肯馴服的野生動物,所以就叫它們為野鳳梨!

立正的鳳梨.JPG  

     如今每摘一粒鳳梨,它的頭冠就摘下來,插進土裡,就是種下明年可吃的鳳梨。而主人種下後,它們的成長全靠老天照顧,所以這樣種的鳳梨果實自然迷你,但也因此逃過化肥或賀爾蒙之害,算是安全的水果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