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人間衛視台的探索中國,主題是「三七的產地」,我原來不感興趣,沒想到耐著性子看下去,才發現三七竟然是雲南白藥的主要成份。

記得剛開放大陸探親的第二年冬天,我和朋友到昆明旅遊,那時初次看到天麻和田七(即三七)兩種藥用植物。當時昆明人就說:「北方有人蔘;南方有三七」,三七對高血壓、偏頭痛有神效。由於價昂,這兩種藥材的假貨很多,我們又無此需要,就沒細問細看。

看完電視我在互動百科查到有關三七的資料,它說:「三七又名田七,明代著名的藥學家李時珍稱其為『金不換』」。三七是中藥的一顆明珠,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:『人參補氣第一,三七補血第一,味同功亦等,故稱人參三七,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。』

三七具有『生打熟補功效,也就是服用生三七,能活血化瘀,消腫止痛,參治跌打勞傷有效;服熟三七(用雞油或其他油將生三七炸黃即成熟三七),能補血強身。」

三七的產地集中在雲南文山,因此以「文山三七」名聞全球。該節目卻追到三七最大的生產地,也是源頭即文山轄下的「平壩」。

原來在六百多年前是,平壩附近是銀礦產地,來自各地採銀的人曾高達兩萬多人。從礦洞遺址看來,古人深挖到地下三百多米,除了挖兩個洞可通微風外,挖銀工人如何克服礦坑內的缺氧問題?

古礦洞遺址位於老君山,是世界野生三七的原生地,不知何人發現在礦坑內感到胸悶和氣喘時,嚼幾片三七葉,就能舒緩。由於採礦的工人多,野生三七不夠用,來自南京的漢人選定平壩的山坡地,開始人工栽培三七,然後高價賣給採礦工人。據說一斤三七可換千斤大米,真是高經濟的作物。

自古以來任何採礦都是高風險行業,一次礦坑滲水,幾萬礦工同時送命。於是沒人願意挖礦。投資三七種植及買賣的商人,因而積極開發新市場,於是南京商人拿了幾棵三七到北京,請當時的大藥物學家李時珍鑑定。

李時珍早聽說三七的神奇,以自身及囚犯做實驗,證實三七能促進陽氣振作和陰血暢通,能治療一切血病,正式確認三七是一種金瘡藥。在李時珍的背書下,三七進入軍中,因而在雲南軍隊中流行起來。平壩鎮的三七種植業,於是東山再起。

1902年雲南傷科醫生曲煥章,花了十多年時間,以三七為主要成分,研發了雲南白藥。民國以來的滇軍及空軍都視雲南白藥為保命符,隨時擕時它。直到該節目結束,都未提及我一直以為雲南白藥發現的神奇故事!

不記得是聽友人敘述?或是雲南白藥罐內附的說明?總之大腦硬碟刻的是:「雲南有人把一條大白蛇殺得遍體鱗傷,沒料到第二天見到那蛇,居然完好如初!這人很好奇,又殺那條蛇,然後尾隨蛇後看牠如何療傷?那人看到白蛇找到一種草,嚼草後,白蛇的刀傷竟然痊癒!

於是那人採下仙草,回家研製救人無數的藥粉,那就是雲南白藥。」

除了這則傳奇故事,許多朋友都對雲南白藥的神效,說了不少見證。比如:白藥對刀傷或開刀後傷口的癒合有奇效。而白藥瓶中有一粒紅色小丸子,是救命的仙丹,有人從樓上摔下,原來沒氣息,以米酒送進小紅丸,立即起死回生。

所以當年很多人開刀前,都要設法找到一瓶白藥,背著醫生吃及在傷口抹藥,果然術後都恢復很快!

四十年前,在台北一小罐雲南白藥,至少四百元,一般介於六百到一千元,而且有門路才買得到。因為它是匪貨,靠的是單幫客躲過海關帶回來的奇藥。那時大學講師的月薪不到四千元,相比之下,雲南白藥真是昂貴!

儘管貴,因是仙丹,家中一直都有它。我初次去昆明,買雲南白藥是首要任務,那時才發現雲南白藥還有貼布和藥水。當時最大的震撼是:它為什麼那麼便宜!

十多年來,雲南白藥早就被我遺忘!無意中看到的紀錄片,竟讓塵封已久的神話破功,原來那是商人為賣藥而編的故事,我竟被騙數十年而深信不疑,真是有夠蠢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