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蓉家離市場很近,走路不到十分鐘。我們第一次去是下雨過後,大馬路有些積水,轉入市場的小巷,平坦的柏油路立即變成佈滿大小坑洞,高低不平的爛路。機車和三輪車走過,污水一定濺起,趁機投奔倒楣的路人身上!這種不舒服的經驗,早在高市絕跡。

     棉蘭菜市場的長相,和台灣早年的傳統市場很像,連耳中聽到的話都很像,因為全是福建話(台語)。最大不同是蔬果的種類不同,而最醒目的是生鮮香料攤,那是台灣市場絕對看不到的畫面。不知是否香料多,或魚、牛羊肉攤少,儘管是封閉空間,卻沒有令人作嘔的腥膻臭味!

     我竟然在市場內看到中西點心器材專賣店,那家店的面積,在市場內算是超級大戶。一眼望去,店內充斥做蛋糕、西點的模具、打蛋器、烤箱;做中式紅龜、糕餅的木刻印模;磨香料的石臼。連做西點的奶油、香料、泡打粉;中式的酵母粉一樣都不少。

中西點心模具並陳.JPG  

而在台灣要烤蛋糕,通常到模具店買需要的烤箱、烤盤及各種小工具;再到香料行買麵粉、奶油、泡打粉、葡萄乾等材料。做中式糕點的蒸籠或家用的刨絲器,就得到五金行採購。至於石臼,非得到印尼店詢問,偶而才會出現一兩個,一般人根本不知到何處購買?總之,這種混血材料行可是台灣市面沒有的特色。

     或許有人讀到這裡,直覺和高雄市「旺來興」很像,其實還是不太像,原因在於混血材料行的面積少,商品的排列仍屬傳統方式,也就是擠成一團。而商品的分類也不明朗,新客人要花很多時間在貨架間尋尋覓覓。

該店西點模具、烤爐特多;模具又有不鏽鋼、鋁和塑膠製品。不少模具都是我生平第一次見到,比方有種打洞的不鏽鋼小圓柱,我不知道那模具有何功能?問了來蓉才知做某種印尼粽子,以這模具來定型。來蓉買了個碟形石臼帶回台灣,而我因用不到,才把類似的石臼送人,自然不會再找麻煩買這「重」傢伙。

走出小店,不到一分鐘,就看到市場另一邊還有一家類似的店,而該店只賣做中西糕點的器材,不賣食品。我在小店外陳列的模具,發現做魔術帽子的模具,想買銅製品,因正缺貨,只好退而求其次,兩人各買了兩個不鏽鋼製品。

結帳後一回頭,赫然發現小店的斜對面還有一家同性質的店。老闆娘看出我的驚訝,主動說:「那家店是我兒子開的!」哦!原來是他家的分店!一個小小的市場,居然可養活三家器材行,由此可推測棉蘭的華人很愛做中西點。

我想起四十年前,我第一次吃到烤布丁,就是馬來西亞朋友做的。她用奶粉和雞蛋烤出美味的布丁,讓我驚豔不止,也讓我對布丁滑嫰的滋味,留下不能磨滅的記憶。

     想來在印尼或馬來西亞的華人女性,可能因家中苦力都由當地人代勞,因此有時間,有心情為家人做中西點心。或許這就是器材店能在菜市場活下去的理由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