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印度見聞 (1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       我和曲冰布農族朋友到加爾各答,除到垂死之家做義工外,更以窮人方式體驗生活。那天,我們結束在垂死之家的半日服務,一行人走路到地鐵站搭車的途中,突然一位騎腳踏車的東方女子,轉身以國語問我們:「知道地鐵車站在那?」

     我身旁的布農族朋友訝異的問我:「她怎麼有腳踏車?」在我們的認知,很多志工到垂死之家服務,大多兩星期左右,她如何在短時間擁有交通工具?自然引起我們極大的好奇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      「這所學校和傅培梅有什麼關係?」站在培梅中學二樓,旁邊的曲冰朋友問我這個問題。這時我才想到往往你認為理所當然的名詞,對某些人就成為百思不解的迷惑。

培梅中學外貎.JPG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印象中,印度該是四季皆熱的國家,而位處北部,接近喜瑪拉雅山的亞拉格,十二月上旬的氣溫頗涼。我們起個大早,天色還未明就到目的地,因此大家都穿上厚厚的冬衣。

      別看印度人民窮困,「泰姬瑪哈陵」的門票可不便宜,每張票要七百五十盧比(台幣約六百元)。我想,印度人怎付得起這高昂的價格?回家後看印度旅遊書,才知道印度人的門票僅三十盧比,內外之間的差別未免太懸殊了!

售票處.JPG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   短短九天的印度之行,除了來回搭飛機兩天,再加上一天一夜的火車行外,我們在印度兩大都市僅逗留六天。在這極有限的時光,我們參與了主日彌撒,王修女發終身願的大彌撒,以及兩台平日彌撒。

不管在加爾各答或新德里街上,路邊只要有聖堂,又不趕時間,我們就進去朝拜聖體,偶爾我會錯覺自己參加「朝聖團」,而非志工及生活體驗。然後想到姜樂義這位平信徒,沒有神職人員的光環,事先很難得到當地教會支援。他卻靠著天主的護祐,印度僑生「歡常」的接洽,竟帶領我們走訪八座聖堂。讓我們這群教友,在旅途中身心靈都照顧到,真是難得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前後僅九天的印度行,竟然要花二十四小時在火車上,對想看名勝古蹟的觀光客來說,肯定要嘔死。可是對我們這群想體驗印度平民生活的人來說,就是新經驗、好點子。

        加爾各答火車站是一排古典的歐洲建築,有好幾棟兩層樓房,每幢樓房兩端為三樓,樓頂則有半圓及椎形尖塔,造型簡潔。外牆基本是磚紅色,但是拱形窗戶及陽台,卻是黃色,看來像鑲上黃邊的建築,十分好看。這座至少百年的建築物,在台灣可列入一級古蹟,供人瞻仰;而在印度卻仍擔負重任,成為加爾各答的門戶。

加爾各答火車站外景.JPG 

     火車至今仍是印度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,所以火車站的規模大不說,從早到晚都是人潮滾滾。我們幸好有識途老馬「歡常」的引路,不像台灣必須經過剪票的關卡,直接走進第九月台等車。只是,月台內為旅客準備的座位很少,我們近三十人的大團體,只好在較沒人走動的一隅等待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前陣子見報,有人到印度參加「皇家火車」之旅,享受皇家尊榮待遇。只是見到八天七夜的火車之旅,價格也是頂級,連小費一人要付出近九萬台幣,真是令人咋舌的昂貴。忍不住想起我們在印度,從加爾各答到新德里的火車之旅,除了車資便宜,陸續出現的小販及車上的「火車餐」,都讓我們驚奇,感覺愉悅。這真是趟值得再三回味的快樂旅程。

  我從「窺看印度」一書,得知印度火車廂內,有形形色色的小販。果然,車行不久,首先登場的是胸前掛著藍色方形塑膠盤的小販,盤上有幾個不鏽鋼小盒,內是五顏六色的碎乾果,一碗爆米花……,我們旁邊的印度人,彷彿為滿足我的好奇心,幾乎樣樣零食都會品嘗。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,我因此了解那些小販賣的是啥東東?

賣爆米花.JPG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  我到印度加爾各答和德里幾天,因為屬於義工旅遊的性質,所以我們儘可能過印度一般人的生活,住在青年旅館,吃街邊小館。總之就是具體而微的Long stay

  不知我們待的地方都在印度北方,或是我們都在回教社區活動,吃過的餐廳似乎都以餅為主食。不同風味的餅,樣樣都美味可口,好吃得讓我忘掉咖哩的滋味。讓我驚訝的是,在我的腦海中,咖哩和白飯是最佳組合,從沒想到以餅沾咖哩汁吃,是非常搭的吃法。

好大的餅.JPG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我得知友人將帶領布農族朋友,到印度做志工,並體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。英文能力極爛的我,絕對不敢單獨到印度自助行,這種固定在加爾各答,住青年旅館,以路邊小餐廳為主,出外則以步行代車的苦行方式,正合我意,於是歡歡喜喜加入他們的行列。

  由於我們只在印度待七天,又坐了一天的火車,再加上吃了四頓中國飯,所以真正在印度普羅餐廳吃飯的次數,不超過七次。就因為經驗不算太多,我把與台灣餐廳迥然不同的地方寫出,和讀者分享我的觀察心得。

  我們在加爾各答第一次去吃飯的印度餐廳,據說是各國自助旅行者和志工公認「俗又大碗又美味」的餐廳。它雖位在鬧區,卻像在人行道搭的違章建築。我們進入狹窄的店,桌椅都很樸實,不久我就發現有個洗手台,旁邊還有肥皂。起初我以為這是「國際飯店」,為外國人準備洗手設備。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因著李家同教授「讓高橋倒下來」一書的暢銷,讓「垂死之家」在台灣的名聲甚大。也因為那篇文章,腦海中想像的「垂死之家」,屋內躺滿奄奄一息的病人,志工們忙裡忙外的,吃力的為街友服務。我有點擔心自己半百高齡,無法承擔勞累的苦活,連臨陣脫逃的台詞都想好。

  沒想到我居然能在「垂死之家」,輕鬆的做了半天志工,還不覺得疲憊。我的經驗不是說李教授誤導讀者,而是我們二十多人到垂死之家,只做半天工,宛如蜻蜓點水,加上現在到「垂死之家」的志工多,工作量自然不大,也就不感到勞累。

  我們第一天服務,領隊姜樂義讓大家分三組,到三個不同的地方服務。沒想到「兒童之家」的修女,要求「志工證」,那組人馬才服務十多分鐘,就被修女請走。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,沒法等到週三申請志工證,所以就不去兒童之家。又因為從那天起不租專車,我們得靠巴士、地鐵以及雙腳到目的地。「重病之家」(大鴨蛋之家)離我們住的地方較遠,交通不便,於是全體人馬都湧入垂死之家。

我在垂死之家.JPG

  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到加爾各答第一天,姜樂義就帶大家參觀仁愛傳教修女會總部(Mother House),因為德肋撒姆姆的遺體就葬在樓下大廳。

這棟位於鬧區的四層高大廈,據說是位回教商人捐給德肋撒姆姆,而「垂死之家」的房舍,原來就是間印度廟。就因為修女無私的愛心,真正照顧最小的兄弟,因而她能在加爾各答跨越宗教籓籬,得到不同宗教的資源。

德肋撒姆姆的家.JPG 

wang08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